3)第九十一章 强本弱末之论_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若是做文章问为官如何,杨秉定然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可是如他之前所说上古竞于道德,如今之时代用周礼岂不知时移势易,他不是那种只会空谈的腐儒。

  这若是将圣人文章视作教条那方才是如药害人,乃是误人误己的举止。

  杨秉作揖答道:“回柯公的话,学生认为这为政之道,治民之纲在于致用务实。”

  柯政对于这个回答还算满意,并没有听见对方泛泛而谈为官之德之类的话,那么他就不算是一个读书读愚了的人。

  在柯政的心中只有将自身之才化作致用之道方才是才子,而不仅仅是作为锦绣文章那至多是一个文人。

  柯政有些可惜道:“我本想让你外放地方,所为的就是积累为政一方的经验,这样才能深通何为治国之道!”

  此话期盼之意不可谓是不大,治国之道乃是只有中枢的相公才能言治国之要。

  这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可不是那七品未达的微末小官。

  说完后眼神炯炯的看向杨秉道:“文瑜,那你说说何为治国之要?”

  如果实在酒肆茶坊,亦或是笙歌不绝的酒楼你若是寻一士子,你与他谈治国之道他定然能与你谈上一天一夜也不绝。

  在这汴京城中,士子讨论国政不知凡几可如今这种场合却是来自这个王朝宰相的考问。

  多少士子站在他的面前,都会是讷讷不能言的状态,直面这种威严杨秉还是不自觉的紧张了起来。

  正所谓居移体,养移气柯政在宰执的位置上待了如此之久,一身威严岂是寻常。

  就像是再次回到了科举考试之时,在杨秉看来这宋朝积弱之根本在于弱干之法,因为唐末藩镇割据的场面,所以才以文驭武夺其事权。

  “自秦汉之时便有强本弱末之策,迁徙豪强以入关中,武帝时期推恩令削弱宗藩势力,此皆是强干以弱支。”

  “本朝的强干弱支,乃是削弱地方势力在州以上置路,各路均设「帅、漕、宪、仓」四官分掌地方之军民、财政、刑法、粮食,直接向朝廷负责。可同样因为也将出现冗官的问题,虽然换得安定,可是长此以往定然会使财政拮据,外患深重!”

  他见识到了当年的那支带给辽人噩梦的静塞军已经支离破碎,而所谓的“中央军”都是一群没有经历过战阵厮杀的太平军而已。

  他可是知道这个王朝的结果的,百年后能战之军已然寥寥,财政拮据民不聊生。

  所以他才会对自己的言论如此笃定,柯政有些惊讶,因为杨秉少有如此言辞激烈之时。

  无论何时都是安之若素的模样,少有失态所以看起来就是一个稳重的人。

  这也是赵恒看重他的缘故,因为老成持重才是中枢大臣需要具有的品质,无论何时稳重的人都值得托付。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