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十一章 强本弱末之论_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这并不是策略,而是指出症结所在不过这些问题他们如何不了解。

  听到杨秉激昂的言辞说完后,他点了点头听到这里他对于杨秉还是颇为满意的,认为此子虽然对于政见有些稚嫩,可是却是实有经略之才。

  柯政抚须叹道:“文瑜如今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不过有些却是言过其实了,如今的辽国即使百年后也不足以成为我宋国的外患,其国内内忧频生积患已久。”

  至于一国宰执为何对于他国朝局如此熟悉的缘故,那是因为这两国都各有细作潜伏。

  这宋国能够潜伏进契丹细作,而辽国自然也早已经被宋人所渗透其中。

  若真是论谍战经验,宋人的经验还是远远胜过辽人的。

  如今辽人的细作,多是辽国的一些迁徙的汉人所建立。

  毕竟这辽国的前身就是部落统一后方才建国的,你能指望当初一个文明尚未统一的部落组建细密的间谍组织吗?

  对于柯政的这番话,杨秉没有继续言说如今宋朝的弊端,并不是后人眼光独到能够发现,而是身在时局中的人都明白。

  只是没有寻到解决的良法而已,否则也不会历经多次改革变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杨秉明白如今看见症结,若是病入骨髓之后方才难以根治,只有寻找到最佳解决的办法才能根治症结。

  他没有依靠着后世一些论坛上的言论,在柯政面前侃侃而谈,因为如中医之中所说的望闻问切在思索病方也不迟。

  如柯政所言若是为任地方通判,对于他的助益更大,毕竟书中所见皆是虚妄,书中的民生为何?只有亲眼所见了解了病症,方才找到症结和寻到良机。

  无论何种改革之法都需得以民为本,可是如今吏部既然已经安排了,无论是柯政还是杨秉都会再多说什么了!

  一旁的柯随只觉得老师真得无愧为状元,虽然未曾为官可是指出的那些问题,他听完之后也是深有感悟。

  特别对于财政拮据,外患深重八个字记忆深刻,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跟随在老师身后改变这种弊端,即使有重重险阻也丝毫不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心底涌出了强烈的使命感。

  如今他这个年岁,自然是拳拳的报国之志立下豪言也是许多。

  倒是如杨秉这般,这个年岁一幅老成持重的样子才是另类,以至于许多人与他相交都忽略了他的年岁。

  杨秉从柯府离开后,柯随看着离去的那个背影眼神满是钦佩。

  柯政也是感叹道:“文瑜有宰执之才!”

  此话并没有与之当面言之,身边的柯随却听得清楚。

  柯随听到这种赞誉,并没有那种长辈提到别人家孩子赞叹时的羡慕与嫉妒,反而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应当如此的神采。

  在他的心里早就未将杨秉视作同辈,而是一个道德品质,还有才具都十分高的师长。

  而人的境遇各有不同,欧阳旭自从被封了宫观官后,也是在这繁荣的汴京城不多停留就要赶往西京。

  虽然高观察在府中说了断去两家姻亲,可是只要他没写退婚书那么高家依旧是他将来晋升之路的踏脚石。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