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五年后娶小兕子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的字果然很简练。

  他先是惊异,不过很快眉头就皱了起来,道:“如此一来字岂不是就失去了它的本意?”

  对他的话陈景恪一点都不奇怪,这种争论在二十一世纪都有,更何况是现在。

  也没有争辩,而是反问道:“字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世民道:“当然是用来记录……”说到这里他忽然顿住了,然后道:

  “我明白伱们的想法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每个字本身又拥有独特的含义,变了就失去本意了。”

  陈景恪笑道:“先有金文,然后演化成小篆,再演化成隶书,后又有了楷书、行书等等。”

  “如果想要它的本意,那大家都应该写金文才是,为何要写楷书?哦不对,在金文之前还有殷商甲骨文,它才是最早的文字。”

  金文在汉朝时期就出土了,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的金石学家可不只是研究出土器物那么简单,上面的金文也是研究对象,否则他们的地位不可能那么高。

  至于甲骨文,要到清朝才发现。

  李世民听说在金文之前还有殷商甲骨文,很是激动,道:“等等,你说殷商甲骨文?那是什么文字,你见过?”

  陈景恪道:“见过,殷商时期没有纸,人们习惯把文字刻在甲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李世民问道:“在哪里找到的,现在还有吗?”

  陈景恪心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有,在土里埋着呢,不过我只知道大概位置,具体还需要细细寻找。”

  李世民马上道:“没关系,有大概位置就行,我派人去寻找。”

  殷商一直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如果来自于那个时期的甲骨文问世,政治意义太大了。

  陈景恪没有在继续讨论甲骨文的事情,而是道:“文字至少经历过五次演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如果咱们的祖先都抱着和陛下一样的想法,那现在我们还在使用甲骨文呢,而不是楷书、行书。”

  “先贤为何要改良文字?因为太繁琐了不利于书写,每一次改良其实都是一种简化。先贤一直在做的事情,为何我们就做不得了?”

  “文字就是一种载体,用来记录我们语言的符号而已。它的意思是人类赋予的,为了更加方便自然也能对它进行改良。”

  “我们应该发明创造工具,而不是反过来被我们发明的工具限制,那样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李世民哪还有心思和他争论这个问题,道:“行,我说不过你。不过你要是想在大唐推广简体字,恐怕很难。”

  陈景恪无奈的道:“我也没想过现在就推广,但我相信总有一天简体字会成为主流的。”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道:“有这个决心是好的。”

  他看了看手中的手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还给了陈景恪,并道:“这东西要藏好,别被人摸走了。”

  陈景恪接过来关机放进怀里,道:“放心,我藏的很严实,等将来小兕子过门了就让她帮忙藏起来。”

  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道:“那你可有的等,嗯,至少还要等五年才行。”

  陈景恪笑道:“不怕,我还年轻,五年等得起。”

  接下来话题就回到了他的病上面,孙思邈正式给出了治疗手段。静心修养十五天,不要做任何事情。

  药方和食疗餐谱也各开了一份,接下来每天他都会进宫一次,直到李世民完全康复为止。

  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完结,开过药之后孙思邈和陈景恪就去了隔壁休息。

  李世民这个病人却还不能休息,他要给这件事情善后。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