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7章 功德无量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府兵平时练基本的军阵操演,每隔三天才练一次体能。就算是百骑司都不例外,搞强化体能训练是真没条件。

  ……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重阳节。

  武舒亲手给陈景恪、孙思邈准备了茱萸香包,青桔专门学习了制作蓬饵(重阳糕),又去外面买来菊花酒。

  总之这个重阳节过的很是热闹。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武夫人杨氏已经能扶着东西站起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全康复。

  她的恢复影响可不小,长孙无垢亲自过来慰问,之前对她们爱答不理的故旧也纷纷来访。

  就算不给应国公府面子,也要给杨家面子。

  何况武舒掌管紫霄观已经人尽皆知,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很多人都后悔当初为什么那么绝情。

  这会儿正好借着杨氏苏醒的机会过来挽回一波。

  杨氏和武舒都不是蠢人,每一家都热情接待,就好像之前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很简单的道理,就算关系没有办法再回到从前,也不能成为仇人。

  重阳节的第二天,陈景恪没有去后院给徐山鹰他们上课。不是偷懒,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收割水稻。

  这种水稻的稻种来自于东北,生产周期有点长,一百四十天左右。从育种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天,早就已经成熟也是时候收割了。

  这天早上他还装模作样的带了个斗笠,带着两个小侍女来到花池前,用剪刀一个个把稻穗剪下来。

  两个小侍女每人端着一个筐子,等着接他剪下来的稻穗,每接满一筐就送到准备好的房间里晾起来。

  陈景恪剪的时候非常小心,生怕用力太大抖落几粒谷粒。这可是种子,每一粒在明年都有可能变成数千粒,不能浪费。

  三百多稻穗他足足剪了快一个小时才完成。

  那几个雄性不育株的稻穗被单独存放了起来,正常的稻穗被堆放在房间里的一块布上。

  然后就开始清点工作。

  三人数了大半天,得出了一个让他欣喜不已的数字,超过八万粒种子,比之前预估的要高出一万粒。

  他估测了一下产量,亩产应该达到了四百多公斤。这在前世的常规稻里也不算低了,在这个年代堪称奇迹。

  不过陈景恪知道,这个产量不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他就种了三十多株,虽然没有化肥但土家肥管够。其它各方面照顾的也非常到位,才能有这样的产量。

  大规模种植没有足够的肥料,照顾也不可能这么精细,亩产能达到两百多公斤就不错了。

  然而在这个水稻亩产普遍不足一百四十公斤的时代,即便是只有两百多公斤,也是个惊人的进步了。

  亩产增加一百公斤,全国所有水田加起来就是个恐怖的数据。

  这个估测不是随便来的,到了宋朝时期引入占城稻进行培育,亩产已经可以达到二百三十公斤左右。

  到了民国时期,常规稻产量最高已经能达到四百公斤左右。

  他使用的是二十一世纪培育出来的稻种,亩产两百多公斤并不算难。

  得到这个数据之后,陈景恪感觉自己头顶冒出四个大字:功德无量。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