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3章 发大财了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孙无垢马上就让人去研究了出来。

  竹子的数量就太多了,生长速度也快,加上粉碎机、搅拌机的使用,把好纸的价格压低了好几倍。

  低廉的价格加上不逊于藤纸的质量,迅速成为读书人的首选,藤纸的价格也因此被压低。

  要不是产量有限运输不便,导致竹纸只能在部分地区推广,藤纸作坊能被挤兑的全倒闭。

  即便如此,有远见的藤纸作坊也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尝试研究物美价廉的纸。

  可以说,长孙无垢的竹纸作坊即将掀起一场纸业革新。

  顺便说一句,古代人很早就开始用纸来上厕所了。至少唐朝的时候有钱人家用纸就是很普遍的事情了,只是不允许用带字的纸。

  甚至还出台了相关法律,严禁用带字的纸上厕所。反过来说,不带字的纸就随便用。

  可见古人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迂腐。纸只不过是工具而已,真正值得尊重的是文字。

  ……

  至于制糖,受限于甘蔗一年一茬的生长周期,要到十月份以后甘蔗成熟才能大批量生产。

  长孙无垢介绍道:“甘蔗的来源有两个,其一是让岭南的蛮夷种植,朝廷从他们手中收购。其二是用俘虏开垦土地种植甘蔗……”

  “今年是第一年,蛮夷那里对我们还不是很信任,只有少数部族种植了一些,加起来约莫有七八千亩。我们自己种的比较多,有十万亩。”

  十万亩,陈景恪咋舌不已,在唐代而言这绝对不能算是个小数目了。

  他心中算了一笔账。

  前世甘蔗的亩产普遍在四五千公斤,有些品种甘蔗能达到一万公斤。唐朝没有品种甘蔗,没有化肥等等,就按照亩产一千公斤来计算。

  甘蔗的出糖率在百分之十四到二十四,考虑到品种改良就取一个比较低的值,出糖率百分之十五。

  十万亩就是一亿公斤的产量,可以榨取一千五百万公斤糖。去掉零头就按照一千万公斤计算,那也是个恐怖的数字。

  唐朝的糖价,最次的一两二十文,石蜜也就是蔗糖的价格高达六十文。

  当然了,这个六十文一两是因为数量稀少才出现的高价,一千万公斤糖流入市场必然会压低它的价格。

  但压得再低也是上等的蔗糖,就按照二十文一两来计算。

  一千万公斤价值四百万缗钱,而此时大唐一年税入也才三百多万缗钱粮。

  尽管这只是一个理想化之下推测出来的数字,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可以想到的是,朝廷将会因为蔗糖极大的解决财政方面的压力。

  别忘了这些钱都属于内库所有,手中有了钱的李世民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至于陈景恪,一成的份子也能分到四十万缗左右,刨除成本拿到手十几万缗是没问题的。

  这可是十几万缗啊。

  俩字,发了。

  ……

  其后他又顺便了解了一下他发明的那些机器的应用问题。

  粉碎机、搅拌机的应用非常广,除了造纸作坊,还被应用到了陶瓷、冶金生产等方面。

  水力锯就更不用提了,它才是普及最快的工具。朝廷下达命令推广,工部、将作监等部门率先大量打造,后面各大造船厂也相继开始使用。

  但即便如此,现存水力锯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台,实在是这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造成的。

  一项新技术几年几十年能普及开来就算是快的了,更多是需要数百年才能普及,甚至永远都没有普及的机会。

  其它的工具也都被用到了该用的地方,总之没有闲着的,这让陈景恪很是有成就感。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