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大华夏主义者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以为他当为上清天师。”

  贞白先生就是陶弘景。

  孙思邈心道果然如此,陶弘景是上清派大兴的关键人物,也是第一个在茅山派传道的人,被视为茅山派的开山祖师。

  推举他当天师茅山派能获利,上清派其它分支也不好说什么。

  “贞白先生既是我道教先贤亦是医道高人,我甚为敬佩。由他担任天师,相信天下人也会认同的。”

  他此言出口也就意味着双方达成协议,氛围顿时就变得轻松起来。

  潘师正脸上也浮出笑容,虽然没能把自己师父送上天师之位有些小遗憾,但把茅山开派祖师送上去也算成功。

  此行目的达成,他心情自然是很开心。

  至于另外两个天师是谁,他没有问孙思邈也没有说。

  ……

  上元节眨眼就结束,陈景恪的字典编撰工作也度过了准备期正式展开,有武舒在他终于实现了当甩手掌柜的梦想。

  不过他当甩手掌柜可不是为了偷懒,而是实在太忙无力兼顾。比如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莫过于和田仕文、成玄英的会面。

  正月十九,两位真人轻车从简来到紫霄观门口,李淳风也被特别邀请前来。

  孙思邈、陈景恪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一番寒暄之后进入院内。

  大家都是体面人,自然要做符合体面人身份的事情。

  比如并没有直接开始谈判,而是在观内游玩起来,顺便把主要的神灵都参拜了一下。

  田仕文着重提出要去圣贤殿参拜华夏先祖。

  陈景恪一直在偷偷观察这位古代的愤青,很明显能看出他参拜虚拟神灵和参拜先祖时候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待神灵他的态度很随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是楼观派当代教主,肯定会让人误以为是个假道士。

  对待祖先又是另外一个态度,脚步刚踏入圣贤殿表情就变得特别庄严肃穆,脊梁笔挺,双目直视前方,脚步轻却稳。

  进入殿内所行的礼节也和当下的大有不同,恰好陈景恪最近在学《三礼》,能判断出这是周礼。

  用周礼并不一定就比现在的礼仪更高贵,但这代表的是一种态度。

  陈景恪跟在后面目睹这一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楼观派反佛的程度明显已经超过了宗教斗争的范畴,之前他一直在疑惑,想不通双方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恨,现在全明白了。

  他们和佛教的矛盾不是私仇,也不是宗教斗争,他们维护的也不是道教的利益,而是华夏正统的纯粹性。

  用宗教斗争来定义他们反佛的举动,是对他们的曲解和侮辱。

  只可惜,他们的思想太过于超前很少有人能理解,甚至他们自己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凭感觉去做。

  放在后世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这种思想就变得正常了。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陈景恪自然懂他们的想法,也很敬佩他们的所作所为。

  有这样一群人真是华夏之幸。

  想通了这一切,陈景恪心中马上就开始盘算起来。

  他和李世民说过要塑造文化认同感,但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麻烦。

  绝不是朝廷随便下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一帮人为之奔走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之前他一直在发愁上哪找这么一批人,现在问题迎刃而解。

  还有比楼观派更适合去做这项工作的吗?只要对他们稍加引导,马上就会诞生一大群大华夏主义者。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