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荆山贼的覆灭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的回应也来了。

  他们已经清理了涡水码头里的山贼,调转方向对镇外四处逃散的山贼进行追杀。

  种师中率领的预备队也发出信号,他们已经封锁了西去荆山的路,山贼要活命,要不投降,要不跳入东、南边的淮河以及北边的涡水。

  在赵似的单筒望远镜里,镇子里的情况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见到杨可世带着人马,如同拆家一般在强攻山贼的最后一处据点。

  杨惟忠带着人手在一个院子一个屋子逐一地清理,时不时押出俘虏来,手脚被绑好了,蹲在街上。也偶尔抬出几具尸体出来,堆在一处。

  高世宣的善射队站在杨可世一队身后的屋顶上,他们张弓搭箭,只是偶尔才射出一箭。

  赵隆的善射队散站在镇子各处的屋顶上,目光跟随着杨惟忠搜查的队伍在移动。他们射箭的机会更少。

  在镇子外面,赵似的望远镜看得十分清晰。

  斛律雄的游骑队,也是十人一队,五人一组。在田野林路间追逐着像一群群老鼠逃窜的山贼。

  他们大声吆喝着,对着那些不听招呼,只顾着逃命的家伙,远的嗖地就是一箭,近的砰的就是一棍。

  等到围住了一群人,丢下绳索,叫他们自己绑在一起,然后分出人手来,押解到一起去。

  李辅仁在荆山的某一处隐蔽地方,看着这一切,嘴巴张得大大的,心里除了震撼,还有惊惶。

  他曾是西夏擒生军的悍将,在宋夏两国边境上打过十来年的仗,但是从未见过这个样子的宋军。

  在李辅仁的记忆里,宋军只不过凭借器利人多打打顺风仗。

  战术呆板,毫无配合。士气低迷,韧性极差,一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先崩溃。

  可是在眼前的这支宋军上,李辅仁见到了非常默契和有效的战术配合。这种战术和配合却正符合宋军的优势。

  个人骁勇上可能比不过西夏军,但是两三个组织起来,个人的骁勇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但是让李辅仁惊惶的却是这支军队在作战时的那种有序和沉着!

  真正的精兵,在任何凶险面前,都是“呆如木鸡”,只是做着自己的工作。

  现在李辅仁在这支军队上看到类似的情景。

  这支军队的士兵,在面对所有不同的敌人时,都是不慌不忙。一种战术搞不定,马上就换另一种战术,总有一款适合对面的敌人。

  他们这种战术切换,队形调整,行如流水,毫不停滞。仿佛经过无数次地训练,已经刻在骨子里,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

  看到的这一切展现在自己面前,让李辅仁心里觉得非常不妙,情不自禁地想起郡主离开开封时说的那句话。

  “这个简王,以后会是我们大夏国最危险的敌人。”

  马上走,把这些情况火速传回国去!

  李辅仁头也不回地离开荆山,向开封急行而去。

  等到天完全亮透,荆山镇的战事也进入到尾声。

  大批的俘虏被押解到镇子北面的空地,集中在一起,有士官和军官穿行其中,叫俘虏们互相指证,把头目等人甄别出来。

  在另一边,大批被山贼圈禁的老弱妇孺被放了出来,集中在一个个院子里,发放衣服和吃食,同时调查情况。

  “殿下,荆山镇已经肃清,斩杀三百一十五人,俘两千二百七十人,伤二百八十三人,贼首陈老六及以下头目四十九人被擒。解救了百姓四千一百人。”

  刘法禀告着战果。

  “好,我们去镇上。”

  在赵似一行人进入到镇上时,李简气喘吁吁地赶到。

  他翻滚着跳下马来,坐在地上,一人一马彼此起伏地喘着粗气。他的头发上,坐骑的鬃毛上,都是往地上滴落的汗水。

  “直娘贼的,这个赵十三,太能跑了。老子跟在屁股后面,撵了一路,跑死我了!”

  李简好容易喘匀了气,愤愤地骂道,然后走上一处高地,往荆山镇看了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李简又忍不住骂开了。

  “这些猢狲怎么动作这么快,居然就打完了?我又慢了一步。”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