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南海风云(一)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重要通道。数十年来,他们费尽心思,用尽手段,终于控制住这两条通路。”

  钟会芝忍不住问道:“郡守,听闻九嶷山和桂阳山,大庾山和白星山的山贼,始兴江上的水盗,都是南海十二家指使的。”

  叶逊抬头看了他一眼:“无凭无据啊!”

  钟会芝压低声音道:“内政部司法调查局的人,手段高明,天底下没有他们查不出的案子。何不密书尚书省,请求司法调查局悄悄成立专案组,好好查一查。”

  叶逊脸上浮现出淡淡笑意,“这可以当做是一个突破口,叶某在开封城就跟蔡太宰和内政部潘尚书请求过。司法调查局的专案组,早就南下秘密调查。同时,华夏通讯社和情报侦查总局的人,也组织了一支联合调查组,南下调查。”

  “郡守原来已经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好了。”钟会芝惊喜道。

  “调查归调查。只是南海十二家为首的土著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更何况他们与外地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郡守,属下看过相关案卷,无非是利益冲突。十二家是坐地户,以前靠转贩各种货品发了大财。以前这里的外地势力,多是闽海的海商。两者一个买,一个卖,各吃各的,还算相安无事。”

  “后来东海、江东、淮东、开封等地的商贾接踵而至,先是建船厂,迅速成为南海地区最大造船基地,继而控制了南海地区的海上贸易。他们在番禺城组成东南商会,继而开丝厂、铁厂、瓷器厂,同时从东海、江东等地转运来大量茶叶、丝绸、棉布和瓷器,严重侵夺了南海十二家的利益。所以两边越闹越凶。”

  叶逊静静地听着,问了一个问题:“在番禺城的闽海商人,态度是怎么样?他们是最早来南海地区,又稳稳站住脚的外来势力,跟南海十二家的交情很深啊。”

  “鼠首两端,看样子想两边都不得罪,两边继续吃好处。”钟会芝答道。

  “中间派就是没有立场,没有立场就是想置身局外。你人在其中,怎么置身局外?两边都不得罪,最后可能两边都会得罪。番禺的闽海商会,早晚会吃亏的。”

  钟会芝问道:“郡守,我们支持哪一边?”

  叶逊看了他一眼,徐徐答道:“站在稳定地方的立场上,应该站在南海十二家这边。他们在州县的势力,根深蒂固。”

  钟会芝琢磨着叶逊话里的意思,稳定地方的立场...是不是可以说,如果不支持南海十二家,他们就可能会煽动地方百姓,扰乱州县。

  地方不靖,暴民四起,身为郡守,难咎其责。

  但是身为见过世面的叶郡守,数十万人马捉对厮杀的战场都亲身经历过,怎么可能会被所谓的地方不靖、暴民四起吓到?

  你要舍得死,叶郡守就舍得把你埋了。

  官家即位十年,一直在推行新政。

  现在中原、东南等地大兴,获得巨大的成果。从天启十一年开始,新一任内阁的主要职责是总结新政经验,及时改进,把新政向西北、西南、北方和岭南地区推广。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推行新政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当地世家。新政推行,很大程度上会让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打击,自然就成为阻碍新政的主力军。

  想明白这些,钟会芝说道:“郡守,既然我们与南海十二家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不如趁着上任三把火,给他们...”

  钟会芝做了一个手势。

  叶逊摇了摇头:“现在时机未到。上任三把火,这些人早就防着,准备好好几十桶凉水,准备给我来个透心凉。”

  门外有人禀告:“郡守、长史,南海、新会县有报,佛山镇、江门镇、顺德镇的铁厂、丝茧厂、纱厂十一家,与当地百姓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械斗。广州府处置不下,报到了郡守府。”

  “看看,第一桶凉水就这样浇了过来!”叶逊冷笑几声,对钟会芝说道。

  你是天才,:红甘泉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