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大宋职田养肥了谁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所的推丞、断丞和司直。”

  宇文虚中惊讶地问道:“陛下,你这是要确保大理寺的独立性?”

  “是的,大理寺是裁判,不保持独立性如何确保它的公正性?没有公正性如何聚集威信?”

  “臣明白了。”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各有自己的编制署,确定各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度支部以及郡财政厅根据这些编制发放俸禄和经费。所以官制改革的第二步,就是废除职田、完善编制制度。职田不除,后续的预算制度就不好推行。”

  说到这里,赵似走到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景色。这是一条运盐的小运河,两边是宝应县的乡村田野。

  “太祖太宗皇帝沿袭前唐旧制,继续职田制。短短数十年,‘官吏不务至公,或差遣之间,徇于绕竟,或横敛之间,害己人民’。不仅官员更容易怠工,还伤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仁宗皇帝在天圣年间曾一度废除职田。”

  “可惜啊,御史言官们纷纷上书,说什么‘吏以贿败者多’,什么职田不兴,官吏难活。群情汹涌,于是又重新恢复,还制定几条律条,‘无得侵扰客户’,不能扰民。‘佃户仍免乡县差徭’,参与职田耕作的农民可以免徭役。‘如有灾伤,并准例镯租’,如果遇到灾害收成不好,可以免除租子。”

  “‘臣僚多占职田或取租者,计赃坐之’,官员超过配额占取的利益,属于贪赃。‘原无田而率配人户者,以枉法论’,官员没有职田却收老百姓利益的,属于枉法。条条款款,从律法上看,管得极严。只是可惜,我大宋官僚体系的效率,监管等同虚设。”

  宇文虚中接着说道:“陛下说的没错。根据这几年各地收集的资料,多种弊端,不仅做不到厚禄养廉,还祸害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叶逊对这方面一直没有关注,不是很清楚,于是谦虚地说道:“还请叔通为在下解惑。”

  “功成客气了。”宇文虚中徐徐道来。

  “职田几大弊端,一是强行抑勒地租。我朝的职田多不是肥沃的良田,而是来自于官田中的逃田或户绝田(人死了没人继承的田),这些都是荒地生地的,费力费时却收获少,没有百姓肯租佃。于是地方官员就用官府权势逼迫老百姓去租佃。”

  “二是遇灾不减租课。我朝的官员时常瞒报灾情,‘水旱灾伤,不许申诉’,没有上报灾害折损,依照律法必须照常输纳租课。”

  “三是不按律条收租。地方官员私自规定百姓租佃职田,每亩分收一石至**斗。职田原本就是荒地生地,产出不多,还要收这么高的租子,等同于剥削百姓,变相贪污。根据秘书省收集的情报,我朝地方官员在这方面可谓是计谋百出啊。”

  “惯用的谋私手段还有‘加量’、‘增收加耗’、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