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叶知秋水东流(二)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打过交道。我大辽满朝文武,就他深知赵官家的脾性啊。聪明人,真是聪明人啊。”

  这时,有内侍进殿,举着一份人名目录禀告:“陛下,这是娘子举荐的栋梁之才,可助陛下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耶律淳看都不看,随手就丢到一边。

  “告诉萧普贤女,安静些,不要再惹是非了。”

  看到耶律淳神情严肃,内侍慌忙行了一礼,匆匆离去。

  “十郎啊,让你见笑了。我的这个婆娘...是个祸害。朕念及她当年为了保住我等父子的平安,付出不少,才容忍至此。唉,当年你也是知道,家父与朕,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实际上...道宗先帝,疑心之重,连皇后、亲子都怀疑,何况我们父子俩...”

  耶律淳有些疲乏,靠躺在椅子上。

  “湖涂女人,以为摸过几天传国玉玺,就觉得自己能左右天下了?由她去吧!朕这身体,时日不多了。十郎,你把户籍图册都看紧了,还有那些宗室亲贵们。不要出乱子。宋国官家,不是好杀之人。西夏嵬名氏都没有绝其子嗣,还派人看护其祖陵。想必我大辽,也不会太差...”

  “只是不要出乱子,要是惹到他,他杀起人也不会眨眼的...”

  说了一通话,耶律淳虚弱得几乎要晕过去。他拉着耶律谛里姑的手,期盼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

  “陛下,臣晓得了。”耶律谛里姑答道,随即两行泪水流在脸上。

  “耶律马哥/萧干奉陛下诏书,率兵前来增援,请梁王下令!”

  耶律马哥和萧干齐声说道。

  耶律大石与两人都比较熟,客气几句后问道:“而今南京城里,局势如何?”

  耶律马哥和萧干对视一眼,神情暗然,萧干更是气愤不已。

  “人心思变。尤其是那群汉臣,他们仗着手里有汉军,在燕云一带根深蒂固,议和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议和?那只是说着好听的。他们现在商议如何献城投降,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耶律大石听完后,默然了一会,又问道:“陛下情况如何?”

  “身体不好,太医们说,可能熬不过月底。”耶律马哥暗然神伤地答道。

  “萧普贤女,还在暗地里兴风作浪吗?”

  “这个女人,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肯死心。早晚会遇到横祸的。现在有点眼力的,谁还会听她的话?”

  “太子殿下和文妃还好?”

  耶律马哥和萧干顿了一下,几乎齐声答道:“殿下和文妃都挺好的。只是汉臣张琳上书,请殿下和文妃行猎奉圣州,以避战祸。”

  “以避战祸?现在宋军王禀部顶着居庸关,玄武骑军的前锋已经在古北馆出现,急报一天来三封。除了南京,现在哪里还安全?这个张琳,暗藏祸心,老而不死是为贼!”

  萧干忿忿地骂道。

  三人一阵沉默,而今这局势,大家都很迷茫。

  以前大家都觉得宋国虽然地广人多,但兵马不强,己方的胜算还要高些——大辽铁骑已经享名百年了。

  可是真打起来,大家才发现,自己确实低估了宋军的实力,高估了己方的凝聚力。

  东京道一战,宋国玄武骑军在赵官家的指挥下,神出鬼没,己方号称第一智将的耶律大石,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几眼,就被调走。然后眼睁睁看着宋军逐一把东京道的兵马打崩。

  西京,宋军王禀所部,简直是一路平推,一力降十会,直接凭借扎实的兵力和战斗力,连克数城。

  高估了己方的凝聚力。

  这些年,辽国经历两位先帝坚持不懈地折腾,国力大损,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对军心士气的影响居然如此之大。

  耶律佛顶的十几万军队,居然因为传言宋军玄武骑军杀了过来,吓得一夜之间散得干干净净。

  这种事情应该只发生在宋军身上,怎么发生在我辽军身上了?

  想起这些,大家都有一种叶落而知秋,水流向东,大势已去的感觉。

  “两位,宋军已经逼近岐沟关,吾等要打起精神来,好好应对。大辽存亡,全在我等身上。”

  “是!”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