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更惜秋风一帆足(四)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一系列文章——做实事的人最容易被抨击——因为做的越多,越容易被找出毛病,越容易出错。不做实事,只是清谈的人,绝对不会出错,所以可以一身“清正”骂东骂西。

  如此一来,愿意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清谈妄议的人越来越多。

  真是一针见血,正中时弊!

  官家即位后,冗员必须要解决。他很快就开始了。

  先是把胥吏并入官员体系,成为完整的上至三省下至乡镇的官吏制度,统一管理。

  如此一来,增加了不少空缺——以前不少的胥吏劣迹斑斑,被查处法办,既能树立威信,又能增加空缺。胥吏占据的岗位,总得有人来做。

  接着把教师一职也并入官吏体系里,编为特事官。

  至此,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大宋文官体制齐全了。加上军警——公教军警,成为吃皇粮的代名词。

  教师实际分三类,中小学的为教师,分普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等级。职业院校为讲师,分普、中、高三级。大学院校有讲师,但只是辅助教学,主要是教授——分佥教授、副教授、教授(正教授)和终身教授。

  这等于特事官也有品阶——士子儒生们最在意这个。

  然后官家把百年沉积的冗员,向**品的“吏”和名为特事官、实为教师的岗位安排。如此巨大数量的空缺,足以把朝中冗沉的官员全部安置好。

  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做。

  李复觉得,这一招绝妙无比。

  清理冗员不比打压地方世家。

  地方世家听着有数百家之多,其实真正打击的关键世家就那么二三十家,属于过于嚣张跋扈、又被捏着真凭实据的。其余的多是受牵连的小家族。

  打击少数,警示大多数。

  世家传承数十上百年,底蕴深厚,也变得身娇肉贵,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妄动。所以各州县的地方世家都沉得住气。

  冗员不同,牵涉太广了。

  宋仁宗皇佑年间,有实际差遣的内外官员已达到一万七千三百人,加上未统计入内的未受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选人等,总数当在三万以上。

  大宋有郡州三百二十个,县一千二百五十个。按照定额官吏不过五六千人,仁宗时已经超过五倍多。

  后来元丰改制、绍圣新改,裁并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两万多。因为恩荫、举荐、进纳(即买官)时停时开,科举却三年一次,每次数百上千的录取。

  有时候裁减的还没有新增加的多。

  这些人涉及各方面,有世家,有寒家,有士林儒生,有工匠黔首,有功勋之后,有商贾之家。恩荫、举荐、进纳等非正规入仕渠道永停,科试改制,都可以忍受,但是已经授过官身,进入官吏体系内的,你就不能开除。

  这些人闹将起来,牵涉到各地方各方面,跟单单打压地方世家完全不同。

  李复体谅官家的苦心。他外要剪除西夏外患,内要稳定政局,所以在某些方面必须做出让步。

  所以他才如此进行冗员改革。

  你不想做小吏,不想当教师之类的特事官?如果有人敢这样闹,那占理的就是朝廷和官家。

  有官职和差遣给你,还挑三拣四的,为国为民的圣贤道理,读到哪里去了?

  官家在《东华朝报》明发的诏书,“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不分南北东西,不分官职高低。”就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

  李复的思绪转过无数转,耳边传来常安民的话,里面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猛地一激灵,从自己的思绪里挣脱出来。

  你是天才,:红甘泉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