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孔怀傧笾豆(二)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到直接证据证明你们二人与这起大案有关。孙傅、陈次升等人的誓盟书上,只有他们的签字,没有你俩的字迹;勾连北辽的事,有孙傅给予郑居中的密信,又有张邦昌带回来的萧僧哥亲笔密信;泄密西夏,有陈瓘的亲笔信,虽然他落款知名不具,但是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

  “还大言不惭地在信里写道,他是为了宋夏两**民,不再复受战火之苦,这才违背良心,将机密泄露给夏国。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费劲千辛万苦找到的夏国关系,早就有了降宋心思。故意与陈瓘、任伯雨等人虚与委蛇,故意找借口,非要陈、任等人写一封亲笔书信。”

  “那位夏国高官,得到书信后,立即举城投降,把书信献上,作为投名状。为了迷惑陈、任等人,枢密院故意在战报里把夏国高官的汉人姓名列为举府**,党项姓名列为投降。虚虚实实,陈、任等人还以为他们联络的那位夏国高官为国捐躯,带着秘密死了。”

  听着赵似缓缓说着事情原委,赵佖和赵佶心里越来越凉。

  官家说的真没错,自己等人以为天衣无缝、神鬼未觉的勾当,几乎是毫不遮拦的呈现在官家爪牙的面前。

  经常听到有人说,大宋的一切,都在陛下的凝视,自己不信,非要头铁,现在知道厉害了。

  只是自己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死,全在官家的一念之间。

  看到两人的神情,赵似继续往下说。

  “其次,朕不想留下恶名,不管如何,总得留着你们装点门面。”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赵似没有说出口。通过几起大案,他彻底看透两位兄长,志大却惜命,贪利却胆怯。好处全要,黑锅部下全扛。这样的人,能成事才怪。再说了,这起大案里,他俩从来没有主动去组织人手,下达指令。只是那群“忠义之士”找上门来,顺水推舟默认了而已。

  还不如留在世上当个吉祥物。

  “郑居中、王甫、王孝迪、李棁、张邦昌、孙傅、陈次升、陈瓘、任伯雨等一干主犯,大辟弃市是逃不离。”赵似一字一顿地说道,“韩王佖、吴王佶,识人不明,听信谣言,着削食邑三百户,佖降为申王,佶降为端王...”

  赵似亲口念出了对两人的处罚。

  虽然绕了一圈,又转回到原来的王爵封号上,但赵佖和赵佶心里却是欣喜不已。只要能逃出生天,夺去王爵都愿意。

  “臣谢陛下天恩!”赵佖和赵佶没口子谢道。

  “等到大理寺核准郑孙等人的死刑,你们两位去观刑。人家为你们舍命奔走,总得送送吧。”

  赵佖和赵佶猛地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赵似。

  观刑?看着这些熟悉的人在自己眼前一斩为二、身首异处、鲜血淋漓...两人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象下去,想开口拒绝,可是看到十三哥那傲然森冷的目光,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可是赵似的话,还在继续钻进他们的耳朵里。

  “观刑之后,朕希望两位兄长要好生思量,以后莫要再糊涂了。朕的容忍是有限的。再有此事,就不再是你们观刑,而是别人观你们的刑!”

  说完,赵似头也不回地说道:“大伴,送两位兄长回府。想必这个时候,你们各自府上有瓜葛的人,也抓得差不多了,回去可以清静了。”

  赵佖和赵佶心里又惧又苦,想哭又不敢哭。

  官家一番话下来,真的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可是再难受,也得忍着。难不成真要叫别人观自己的刑。

  赵佖和赵佶已经肝胆皆裂、魂飞魄散,在内侍搀扶下才晃晃悠悠地站起来,向官家行过礼、告了罪后,在搀扶下蹒跚地向殿外走去。

  赵似看着两人的背影,毫不客气地说道:“两位兄长,以后还是把一门心思放在声乐和竞技上,洁身自好,不要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最后,赵似送了两人一句话,“两位兄长,且行且珍惜吧!”

  你是天才,:红甘泉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