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蛙声一片论丰年(一)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太学关闭了。

  当时领着数百位太学生闹事的带头人就是这两位。

  有意思。

  赵似点了点头,对张绎说道:“没错,你答得很正确。人是根本税源,但只有他们创造出财富,我们才能去收税。所以我们要盯的不是人,而是物。所以这税柄在于物,物产。比如田地和它出产的粮食,工厂和它生产的棉布...”

  有人忍不住举起手来。

  “陛下,税柄为物产,那身丁钱怎么办?那可是一笔大收入。”

  赵似赞许地挥挥手,让他坐下。

  “这位提的意见非常好。税柄定为物产,如身丁钱之类的人头税怎么办?”

  顿了一下,赵似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大家知道怎么收身丁钱吗?大部分是随着两科税附交,需要每家每户上门去收。住在高门大院里的大官人,税吏敢不敢上门去收?住在深山老林的猎户采药,税吏愿不愿意去收?”

  “不敢也不愿意啊。前者是怕被大官人打出来,后者是收的那几个铜板还不够买一双跑烂的鞋子。”

  众人都轻笑起来。

  赵似等轻笑声慢慢落下,继续说道:“前者说明收税的不公,后者意味着收税成本过高。一万贯的税收上来,税吏俸禄、铜钱杂色、运输损耗,乱七八糟的需要花去九千五百贯,朝廷要这税有什么意义?徒惹民声鼎沸?”

  “所以说这身丁钱等人头税该不该收?”

  众人有些迟疑了,听官家如此说来,似乎收来没有什么意义。毕竟田地出产和盐茶等商税才是大头,身丁钱能有多少?

  不少百姓手里根本没有钱,本朝又相对宽纾,就允许百姓用柴火、鱼干等“土特产”来抵,所以朝廷赋税清单里常常看到柴多少把,鱼干多少条这样奇葩的的记录。

  再通过不合理的折算—山区小县城只能卖出五十文的柴火,书吏随便一挥笔,按开封城两贯的价折算入账。朝廷的收入常常能破亿贯,直接冲破大气层,可是有什么鸟用?

  那柴火和鱼干按照折算的价格,当俸禄发下来,你要不要?

  正如官家所言,收没收到多少钱,还惹得一身骚。地方纠纷和民怨,因为身丁钱而起的要占去五成。

  学院们面面相觑,迟疑的眼神里传递着一个信息,要不我们就不收了。

  可是赵似的声音又打破了他们的猜想。

  “当然该收,国库缺钱,还没到如此大方的地步。只是要换个法子去收,换个有效又便利的法子去收。大家有没有合适的建议?”

  众人十分无语,官家,你今天是没事遛着我们玩儿呢?

  可是官家提出问题,大家还得想。低头顺着官家的问题想了想,又轻声了议论了几句,纷纷举手。

  有的说在城门要津上设关卡,来一丁就收一个。只是这样,会吓得青壮丁口们都不敢出门进城了。

  有的说缴纳田地粮赋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