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拂拂轻风扫落花(一)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似一行下了马车,径直上了酒楼二楼,挑了个可眺望远处的雅间。

  推开窗户,可以看到如玉带一般的金水河,在河南平原上蜿蜒向东。

  在河岸一边的田地上,看到聚集着上百人,围着几位官吏,在嚷嚷着什么。

  “咦,那里在干什么?”刘叁娘子指着那里好奇地问道。李清照看了一眼,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正在泡茶的赵似。

  “我看看。”赵似走到窗门看了一眼,“哦,在分田地。”

  “分田地?”

  “前些日子,各处佛刹的田产全部收入国库,充为公田。然后各县丈量核查后,优先分给原来的佃户,以户为单位承包。”

  “承包?不是分田地吗?”刘叁娘子好奇地问道。

  “不,不是简单地分田地。根据官家的《国体大诰》里制令,大宋所有土地的主权和所有权系在皇帝陛下,不容动摇。但是产权可分别掌握在公家、社团、家庭和个人名义下。”李清照澹澹地答道。

  “产权啊,就是完全经营某物产、以此获得收益的权力,同时可以自愿将此权力转交给其它家庭、社团和个人。皇帝和官府给予保障,不得随意侵犯。”

  “姐姐,你知道的真多。”刘叁娘子崇拜地说道。

  李清照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一眼赵似,发现官家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灼热异常,让她心里一慌,连忙转头看向窗外,故意找着话题。

  “官家,这在争吵什么?莫非本县的官吏徇私舞弊,处理不公?天子脚下,他们也敢如此猖狂?”

  “这事需要公示出来,还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这些官吏就算有心弄些手脚,也不敢太过分。只是在肥瘠评级,以及田税核数上,松一点或紧一点。这种事是无法避免的,只要不太过分,就行了。”

  “看那些百姓们吵得如此厉害,是不是分田分得不公?”李清照还有些担心地问道。

  “不公?这天下哪里来的绝对公正。而且不管怎么分田地,这些百姓中总会有人觉得自己吃亏了,别人占了便宜。所以官府只能尽可能确保公平公正,但无法保证完全公平公正。”

  “官家,官府如何尽可能保证呢?”

  “首先,负责分田地、登记核算田税基数的政务官,必须不是本县本州的,确保与此事毫无利益关系。其次,在分田地的流程上想想办法。”

  “比如有的县想出法子,把所有要分的田地按肥瘠和需要缴纳的田税基数,分成甲乙丙叁类。然后以每亩为单位,分成若干份,写在纸条里,叠好了放在箱子里,大家一起抽签。”

  “要是谁运气差,抽到的全是丙类,就找抽到甲类多的人,调剂一两块。其余的就不管,全凭运气。”

  听到这里,李清照和刘叁娘子想了想,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公平公正。”

  “就这法子,还是有人在吵吵。这户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要照顾;那户说自己劳力多,吃饭的嘴巴也多,得多分两亩...我看这远处的争吵,也是差不多的。”

  “官家,那就不管了?”

  “管它干什么。官吏按规矩办事就好了,否则的话,地方千头万绪,这个要照顾,那个要优抚,原本事事一碗水端平都不容易,还要各有雨露,更不可能啊。”

  “官家,要是那些办事官吏真有徇私枉法的行为呢?”

  “自有监督官和法度收拾他。现在当务之急,是让大宋官吏习惯按照法度规矩办事,再做到尽职尽责,也就差不多了,天下已经能够大治了。至于廉洁如水、爱民如子、忠事如孝,那都是后话。”

  听到这里,刘叁娘子明白过来了,娇嗔道:“官家,你名义上是陪着我们出来踏青,实际山还是在勘查民情,了解吏治。”

  “哈哈,县治直接面对百姓,最要紧不过的。加上天启官制,都是我拍脑袋想出来,实际效果到底好不好,必须要实际看看。好,就继续,不好,那就赶紧改。所以勘查民情,了解吏治,是我的当务之急。”

  “不过绝不会耽误你们踏青赏景的,我们各忙各的。”赵似哈哈笑道。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