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1章 【古代治国习惯科普】_大唐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但是实际情况呢,全国人口最少也得4000万。

  至少1200万人口没有记录在册。

  而地方上的官员由于直接管理基层,他们是能够直接接触这一部分人口的,自古有句俗话,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税丁,只要你这个老百姓活着,有些地方官才不会管你有没有在册,先派出税丁把钱粮收了,然后再回来根据户簿核实。

  这一核实就出问题了。

  钱粮收上来了,结果户簿上面没有这么多人口。

  咋整?

  塞进自己腰包呗。

  但是大唐户部也不是吃干饭的,能成为朝堂大佬的都是基层爬上来的,下面那一套塞腰包的手法,其实都是大佬们玩剩下的……

  这时候就显出户簿的重要了!

  全国记载人口只有2400万对吧?

  你们实际收了4000万人口的钱粮对吧?

  哼哼,想要私自塞进腰包,不行!

  咱们会推算,会根据户籍进行参而考之,如今乃是盛世之年,不比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兵荒马乱,这种年月,人口肯定猛增,既然如此,各地钱粮按照增减补缴。

  什么是增减补缴?

  说白了就是后世所谓的数学系数。

  古人的智慧,其实比后世更加高远,他们虽然不懂得现代科学,但他们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有时候经验比科学手段更神奇。

  大唐户部制订增减补缴的时候,玩的就是这个经验手法……

  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多收,有的削减,看似毫无道理,然而符合实际,户部大佬们才不会管你们下面报屈叫苦,大佬们制订的增减系数保证让你们无法自塞腰包。

  经验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吓人。

  据传贞观六年户部进行全国税收押解入库,各地粮仓竟然连一百斤粮食都无法贪,这是何等吓人的精确,简直超出了后世人的想象,全国几千万人口的税收,数字差距竟然只有一百斤上下,这种操作即使放到拥有无数科技手段的后世,恐怕也只能对古代之人说一声佩服。

  因为,后世人做不到这么精确。

  而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正是因为朝堂大佬们根据经验制订的增补系数。

  打个比方,河北道比较穷,虽然道级户簿上面记载了人口200万,但是实际可能因为青黄不接饿死了很多人,那么税收肯定和实际不符,钱粮肯定收不齐200万人口的税。

  怎么办,增减系数啊,大唐户部大佬们大笔一挥,直接给予河北道‘两成并四’的减免。

  两成并四是什么意思?

  搁在后世就是8.4折。

  对,大家没看错,朝堂户部大佬给河北道打折了。

  你们河北道按说应该上缴国库100万石粮食,但是根据增减系数只需要上缴84万石入库……

  如果能多剩下一些,那很好,自己塞腰包好了。

  如果一点也剩不下,甚至还有所缺口,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