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2章 击毙是最好的尊重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上。

  但是,如果以其发射同等火力给敌军所造成的伤亡看,人民军就远远达不到日军的2倍了,所以说那时的人民军“作战能力”强而“作战效率”不高。

  而日军就不一样。其实日军装备是远不如人民军的,比如,他们就几乎没有什么自动步枪,也没有连属重机枪,所以日军的火器发射速度是不高的。

  但战场各级指挥官粗略的估计(当然可能很不准确),如果人民军每发射出100发子弹可能会杀伤5名敌军的话,那么,日军的100发子弹就可能杀伤10名甚至20名人民军,也就是说,当时日军的作战效率大约是人民军的一倍以上。

  日军之所以“作战效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士兵个人训练好,射击准确。

  比如说,日本人爱用的那个掷弹筒,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手榴|弹的简易发射器,不需要做什么射击诸元设定的,但日本兵就是能打得很准,这一点让你不能不佩服。

  往往人民军用营级的兵力来围困或打击日军连级的小部队,日军在被完全歼灭前都能很好地体现其良好的素质;也有刚才说的,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使其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顽强,可以给对手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民军还没有碰到像这样顽强的对手。

  在国内战争期间,对手都是各地的军阀,从装备或士气上看,很少有超过人民军的,而且人民军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张汉卿的战略观极强,基本上是战无不克。

  成规模的战斗战役,基本上相持一段时间对方就因为大势已去而失去斗志,痛打落水狗只能鼓舞士气,而不会对军事素养的培养的更大的促进作用。

  德国顾问团对于培养人民军战斗素养方面有很大推动作用,但纸上谈兵和真正的火线交战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新兵开始完全被打惜懵了。这样,当碰到第一代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后,人民军战斗经验不足的缺点便暴露出来。

  日军作战极度顽强,不仅作战规模比较小,而且在其被歼前,火器往往破坏得很厉害,所以每战缴获很少。

  另外,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上了战场就像喝了鸡血一样浑不畏死,往往都战至最后一刻。这样以来,俘虏日军要冒着被袭伤的危险。

  反正现在国际上还没有针对战俘地位的公约,何况伤兵虽然已部分丧失作战能力,但仍能对人民军形成致命伤害。人家是要死战到底的,又何必强求反而会让自己人伤亡呢?

  此外对方的誓死不降也会给己方军队一个强烈的认识:一旦单方面地被俘虏,不会有好果子吃,可以在战斗中激发原始的血性,反正是个死。

  所以,人民军总部特别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不用特意抓获俘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