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6章 中关村_逆流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回来吃,你也可以自己到外面解决,还记得我家住哪儿吧?”瑞阳说道。

  “记得记得!”

  “那就行了,我还要去别处办点事,你自己逛吧。”瑞阳说完,径直走向了旁边的公交站。

  段云看到瑞阳离开后,也随即走向了街对面的一个汽车站。

  今天得知自己研发的汽车变速箱获得金奖之后,段云心中是满满的喜悦,但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他接下来就要考虑产品量产以及在广交会推销的事情。

  另外段云这次到BJ,他还要办的一件事就是来BJ这里购买一些电脑软件和后台。

  之前在大兴的时候,段云就已经通过在厦门远方公司那里获得的地址,汇款给BJ电脑协会入会,而这次他准备亲自去电脑协会看看,顺便看看那里的产品能不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而段云之前入的电脑协会的所在地,就是后世闻名全国的中关村。

  1983年年底的中关村已经出现繁荣景象,当年新创刊的《经济日报》对陈春先进行了连续的报道,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的弄潮儿,他的实践证明,走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大有作为,于是在这种声音的鼓动下,一批批的科研人员跳出安逸的科研院所,一头扎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海。

  而在这一年,科海,金海等公司相继出现,到了第2年1984年的时候,四通信通和联想等公司又先后建立,这些电子科技公司在后市都是赫赫有名的巨头。

  段云上了公交车后,只做了三站地,就来到了中关村。

  眼前的景象让段云有些感叹,此时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一眼望去非常的繁华,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边儿商铺和楼房上挂的各种公司的招牌,大部分经营项目都与电子元件和电脑软件相关。

  在这个时候的中关村,最出名的是陈春先,而最知名的公司则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金海科海,这些公司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关村,这是一群个性张扬的另类。

  当初金海的创建人王洪德是计算所的工程师,他在给中科院的报告中毅然决然的写道“无论什么方式调走聘请走辞职走开除走,只要能出去都行。”,放弃科研院所的高薪和安逸的铁饭碗,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称上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在中关村像这样的科研人才比比皆是。

  段云从公交车上走下,行走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眼前街道两边人声鼎沸,很多人都在当街兜售一些电子期刊以及软件软盘,商铺的门口也停满了各种汽车和自行车,一派繁荣景象。

  这里的好几家商铺都在卖的电脑,前几个月的时候,段云派赵长风来BJ买电脑还四处碰壁,需要上级领导批条子才能购买,但现如今在中关村这里却有好几家都在卖,国内商业发展的形势几乎是一天一变,速度之快,让段云有些不敢相信。

  这些公司显然都是刚成立不久的,包括挂在外面的招牌都是崭新的,不过段云转过几家店铺后,发现这里其实只不过做的是倒卖的生意。

  这里售卖的电脑就是段云现在使用的IBM生产的PC机,这种电脑进入中国口岸价,就高达2万块,而到中关村一高手就要4万块,段云之前从厦门购买电脑才花了3万多,由此可见这里售卖电脑的公司是何等的暴利。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