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三五五节 有人开心,有人愁_大时代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头,几个长辈长呼短叹的。

  那位读书多的叹了一口气:“不比咱们年轻的时候,咱们那里就想着怎么能吃饱。现在娃子们,想吃饱还想吃好,也没错。留得住人,留不住人心,这事不好办。“

  一位不服气了:“那白水那边,不是有大学生回家务农的,人家咱就回家干农活了?“

  “不一样。”

  “咋个不一样,都是农活。“

  “真的不一样,那边搞一体化农业,从大棚种菜再到养鸡场还有果园,几家子合在一起,各管一份,那收入比城中找份出力气的活,挣的高太多了。而且也是个技术活,没学问搞不了,一定都搞不了。”

  唉!

  几位长辈长叹了一声,最长年的嘟囔了一句:“这咋就变成,种个地还要读大学了。我咋就想不明白呢。

  几位长辈就蹲在村口。

  惆怅着、迷茫着。

  时代在变化,也让他们守着田地一辈子的人,开始有些不适应了。

  “要不,咱村里凑点钱,把路修一修,然后也挑几个好苗子去农学院那边读个半年的培训班,种个果树,或是养个猪什么的,说不定这想出去那些娃子的心,就留下了呢?“

  “那有钱!给资助的那点钱,远不够修路,建果园的。”

  再次沉默。

  变化,确实在影响着不同的人。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个过程却是必须要经历的,可有一点好的是这些娃娃们出去挣到钱了,至少回村后,也会把家里的房修一修,也会给同村多少作出一些贡献。

  变化,也有不同的。

  岭南西省的海边小城,湾北,这里古代叫珍珠湾。

  因为靠海,而且有港口。

  这两年,这地方火了。

  有村子建起了制衣厂、珍珠制品厂、小电器厂等等。

  火的不得了。

  许多人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跑来这里打工。

  但大多数,都是光棍。

  为啥

  这里坐船到南堠那边,非常近,只说某个小村子的制衣厂,光是南埃过来的女工,就有好几百人。

  这些南堠过来的女工,奔着管吃管住,一个月二百夏国币工资来的。

  好多都不要钱,每个月回家的时候,大包小包从市场上背着许多东西,回到南堠的家乡换成钱,远比二百夏国币换的南堠币多太多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机会嫁人。

  不用嫁给那种只会打自己的南堠没文化的男人。

  嫁妆很合适给一头猪就行。

  这事,也让各村那个愁。

  好不容易培训一个熟练工,也不知道那里来的野小子,一头猪就给领走了,然后就不来他们制衣厂上班,跑去羊城那边找更好的工作了。

  因为,嫁人之后,便有了新的身份,可以去羊城更大的制衣厂。

  这也是变化。

  同样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在骂街。

  这些事情,白昊并不知道。

  因为他读到的报告中没有,九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