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节 中国人的留学历史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讽刺意味的是,吴嘉善原是遣派学生留洋一事的坚决反对者,如今却彼委任为“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来管理留学事务。

  吴嘉善一到任,就先因幼童们谒见时不行跪拜之礼而勃然大怒,接着,又责容闳纵容学生。最后,他干脆与陈兰彬一起上奏清廷,借口学生“腹少儒书,德行末坚……实易沾其恶习”而建议从速解散“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撤回全部留美幼童,并声称:“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1881年9月6日,对留美的中国幼童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愤和忧伤的日子。清廷决定招回幼童,幼童们被迫中断学业,全数“遣送回国”。其时,大多数人学而未成。60多人中断了在大学的学业,许多人还在中学学习。120名幼童中真正完成大学学业的只有两人。

  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夭折了。

  尽管被迫中断在美的学业,这批留美幼童中最终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铁路、煤矿、电讯、外交、海关、新闻等专业人才。他们之中有设计建造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负责勘探建设唐山开平煤矿的吴仰曾,担任过电报总局局长的唐元湛,以及曾任总理的唐绍仪和曾任外长的梁敦彦。

  ……

  幼童全数撤回之时,官吏出洋考察之风渐兴。光绪十三年(1887)总理衙门订出了出洋游历人员章程十四条,规定:五品以下官员出洋考察,除报销车、船费用外,每月另有二百两白银的津贴;而且,不但可以雇请一个翻译生,还可以带仆役一名。考察期限则以三年为限。

  这种携员带仆式的“出洋考察”很快就流弊百出。光绪二十六年,外务部又上一奏章,称:“近年出洋学生……多不习外国语言学问,……废时靡费,莫此为甚”。至于奏章上去后效果如何,史书末载,不得而知。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本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年、19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