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节 进军辽东(11)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人这一家——他的发挥余地几乎没有了,他只能选择接受对方的条件!

  双方的协议很快就达成了。在三木友吉的不懈努力下,他抓住对方急于得到现金的心理,最终以一次性支付对方800万美圆的代价,获得了抚顺煤矿和本溪铁矿25%的股份。但是他还是没有得到这两个矿的管理权:刘思扬只同意日本人做“大股东”和保留部分日本籍的技术人员,坚决反对日本人进入管理层,更不允许日本的武装人员进入这两个矿区。

  其实,刘思扬的让步是有意为之:得到抚顺煤矿和本溪铁矿控制权的目的,是不让小日本顺利掠夺中国的资源。远东共和国丰富的煤、铁储藏量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目前的需要,他们并不需要抚顺的煤矿和本溪的铁矿。在东北投资建设钢铁厂就更不足取了,那样做,只能是为张作霖增加实力。他们可不想为自己在这里培养一个未来的强大对手、为他们将来的统一大业制造障碍!但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张作霖也不傻,日本的势力在东北被菲律宾严重削弱之后,这个“东北王”能否让日本人在东北顺利经营“满铁”还是个未知数呢!

  抚顺煤矿和本溪铁矿这两个矿当然还要继续生产,刘思扬只好让那些日本的技术人员保留下来:这样做既解决了他们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还借这个机会敲诈了日本人一笔钱,更让日本人感觉好象占了便宜。如此“恶劣”的手段,或许只有刘思扬这个“棺材里伸手”的家伙才能做出来吧——他是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敲诈日本人的机会的!

  刘思扬利用“满铁”对日本人进行的“敲诈勒索”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实际上,即使日本人拥有了“满铁”的所有权,他们也绝不可能象历史上那样把“满铁”变成搜刮中国人民财富的工具和侵略中国的前哨。因为此时的中国东北,处在优势地位的已经不再是日本人、而是这些菲律宾的中国人了!

  虽然刘思扬的条件很苛刻,但是对于目前形势下的日本来说,这已经是个“不小的胜利”了。至于为什么就这样“轻易地”让日本人得到了“满铁”,那是因为刘思扬还有下一步的计划,他在等关东军战败或者投降之后的战争谈判——那才是他敲诈日本人钱财的“大头儿”呢!

  高高兴兴地送走了三木友吉和松冈义一,刘思扬一想到楼上的那个女人,心情一下子又低落下来。他转身对身边的吕禹祥低声命令道:“禹祥,你立即派人把那个松冈义一给我盯紧了,千万不要让他逃出滨江城!等我们拿到了日本人的钱,你就派人把他给我秘密地抓来!”吕禹祥点了点头,转身走出去安排了。

  刘思扬一边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