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节 齐鲁烽火(2)——变化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了“反段联盟”。

  直系的青年才俊吴佩孚更是个聪明人,他一见段祺瑞的“日本干爹”在福建跟菲律宾军队干了起来,接着对方又出兵山东、牵制住了山东的日军精锐部队、消除了他心头最大的隐患,他就立刻意识到了“反段的时机已到”,开始筹划对皖军进行军事打击,准备使用武力把段祺瑞赶下台去。

  吴佩孚当然更明白“师出有名”的道理:他借“五四运动”的风潮和全国人民反对“巴黎和约”、强烈要求收回青岛主权的舆论,通电指斥皖系“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把社会舆论拉到了直系这一边,同时也借机把他自己树立成了“担负起振兴国家的历史重任”的“新军人”形象。2月9日,也就是福建战役爆发的次日,吴佩孚就从衡阳率直军北上直奔保定,做好了出兵讨伐段祺瑞的军事准备。

  段祺瑞当然更是不甘示弱,他随即胁迫大总统徐世昌以“不服军令、擅离职守、企图颠覆中央”的罪名罢免了曹、吴两人的职务,并宣布吴佩孚的军队为“叛军”。他随即在团河成立了对抗直军的“定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对直系的军事部署做出了最强烈的反应。

  直系更是针锋相对,设“讨贼军”大本营于保定,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奉系军阀张作霖也随即派兵入关,打算直接协助直系部队作战,企图借机混水摸鱼、达到控制北京中央政府的目的。

  但是随后他自己的“后院”起了火、辽东战役爆发,因而张作霖派兵协助直系军队作战的计划只好被迫中止:奉军前进到滦州(今唐山滦县)一带即接到了张作霖的命令:“就地防御”、不再前进。

  曹锟和吴佩孚因其兵力稍显单薄,遂按兵不动、与皖军对峙于直隶、天津一带,暂时打消了发动军事进攻的念头,转而继续加紧联合各省督军、积极整军备战、等待时机。

  双方的统帅都在观望着外部形势的变化:吴佩孚是因为失去了奉军的援助、实力不足,更担心日军获胜后直接派兵干涉、帮助段祺瑞。以日本人以往的劣迹来看,山东的3万日军和辽东的2万关东军恐怕是不会坐视段祺瑞垮台的。段祺瑞当然是盼望着日本人获胜、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让直军知难而退。两军对峙了三个多月,竟然奇迹般地相安无事!大军对垒三月余,却几乎连小的军事摩擦都没有发生过,真可谓之“奇迹”了!

  4月底,辽东战役终于结束,日军再次大败。一直依仗着日本支持金钱和武器装备的段祺瑞及其所属的皖军再度失势。接着,菲律宾军队又增兵山东,他们解决日本在中国最后一股军事势力的企图业已非常明显。曹锟认为段祺瑞的外援已失、时机已到,在辽东战役结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