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五章 余波_远东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5倍多和20多倍!

  当两年后的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一举达到了6800人、技术人员更是达到了数万之多。而在当时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先后有10万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由此可见,苏联当时到底吸纳了多少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正式这些的累积,才让苏联能够在二战脱颖而出,最终华丽的蜕变为冷战时期可以遥遥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两极。

  “在苏联,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历史上斯大林的这句感慨不是没有道理。可惜的是,这个时空里苏联没有了好运气。自东三省崛起的那位猛虎,取代了苏联在大萧条中的位置。

  而历史上苏联虽然在大萧条中赚取了最大的红利,但也不是没有失误。甚至这些失误逐渐被放大之后,最终演变成了苏联的解体。

  比如,由于人才培养不足,许多新建成的大型企业因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而限制了生产能力。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2年3月一期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而已。

  此外,虽然苏联在短时期内依靠进口外国设备发展了重工业,但在一些高端技术上依然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许多产品都不得不倚赖进口。

  这些都没有什么。对于苏联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由于他们过分重视重工业建设而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让苏联经济出现了城乡差异大、工业与农业不协调发展的局面。

  而后来因为重视重工业而取得了成就,让苏联直接忽视了这些问题。这导致的是后来庞大的苏联,竟然栽倒在了这些问题之上……

  当然,曾经仔细的看过这方面资料并研究过这些事情的屠孟贲是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的。东三省最早不断的深化自己的重工业,同时也没有简单粗暴的放弃对轻工业、农业的发展。

  比如现在联合zhèngfǔ工业部部长范旭东,他挑起的大梁就是主要负责本国内的轻工业发展。瀚海研究所,现在已经更名为中国化工研究院。致力于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rì用化学制品……等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也会做军工类的研究。

  而东北大学农业学院更是最早屠孟贲投注极大人力、物力和心力的学院,东大的经费从来不曾被减少,反而随着联合zhèngfǔ和国防军的壮大而不断的递增。

  屠孟贲并没有如历史上的苏联那样,仅仅是注意重工业方面的人才。这头猛虎基本上只要是人才,不管你是农业的、轻工业的甚至是畜牧业的他都吸收过来,畜牧业的可以在蒙古的草原上帮助牧民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