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九章 官督商办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了一眼。

  林哲的诸多手下里擅长工商的不再少数。尤其是诸多在他担任商贸区督办期间招揽的众多商界出身的人才,这些人和传统科举出身的人才不同,他们中没有什么理论家,空想家。基本上都是实干家,处理工商事务都是非常现实的。

  比如说现任上海市市长萧昌中、又比如署理过商贸区区长,现任苏松太道道员的齐瑄云。还有安徽巡抚郭龙云、太平府知府毕宣溪,这些都是中华帝国体系比较出名的工商派官员。而职务也都是中华帝国里的工业发展重地,比如上海、苏松太地区、当涂县马鞍山基地。

  然后还有一大推明显虽然不显赫。但是才华依旧出色的诸多将领们,比如工商部、财务部的诸多官员们。

  不客气的说,当代的中华帝国里,擅长新式工商事务的人才并不算少。

  然而这些人里头大多都是属于埋头实干的人,他们只会做,但是不会想,他们只关注新建了多少企业,新增了多少税收之类的问题,却是很少去考虑整个帝国的工商业发展大局,很少去关注一些经济理论之类的东西,更不要说国防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了。

  这些事情在过去的几年里,实际上都是林哲自己一个人负责,他负责制定整个帝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制定帝国的工商业战略规划,甚至具体到在那里建设工厂。

  因为林哲有来之后世的知识,让他在这些战略规划方面具有先知性!

  今天和这个李鸿章一谈,却是让他觉得这个李鸿章挺有意思的,能够在自己面前系统的讨论并提出一整套的工商发展的理论的人,这么多年来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李鸿章了。

  而这个李鸿章除了在工商业大谈特谈外,还对中华帝国的海军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然了,他个人对海军没啥爱好,他对海军关注还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

  他说中国临海数千里,蛮夷用坚船利炮可以随处登陆任何一点,这样在后续的帝国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就算今年在陆地上赢了一次,但是不代表下一次还能够赢,一旦输了一次,那么到时候关税、通商港口之类的就得空手相送,一旦失去了关税壁垒的保护,国内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就会面临极大的危机。

  为了保证国内工商业的顺利不发展,这海防是必须搞起来的,而要搞海防,自然就需要建设海军了。

  刚开始听李鸿章说搞海军的时候,林哲还以为李鸿章这是要搞北洋水师了呢,但是听他一番详细海军和海防,海防和关税壁垒,再到和国内工商的联系理论,这就让他大为惊奇。

  海防和关税再和工商方面的关系在后世人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但是在一个99%的人都是文盲,连搞清楚什么是工商实业的人都找不到几个的本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