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离我远一点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苏洵和苏家这三兄弟都是好苗子,已经决定回头就跟欧阳修他们写信推荐一下,好把任地上的人才举荐到朝廷去。

  正思量着,张方平不知不觉已走回后衙。

  苏轼最先看见张方平的归来,立刻领着两个弟弟上前见礼。

  张方平和气地招呼他们坐下,目光在兄弟三人脸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苏辂脸上。

  这小子不过七岁,一双眼睛乌溜溜的,天生透着股聪明劲。

  昨日苏涣派人送信过来,说儿子还小不懂事,若是闹腾出什么事来他只管好好教训。

  目前看来,这小孩还算乖巧,看着不是什么爱胡闹的,就是听说他带了两大箱东西,甚至还自己带了个厨娘了。要张方平说,这小孩要是不懂事肯定就是家里惯的。

  苏辂总觉得张方平看自己的目光不太对。

  看得他心里毛毛的。

  苏辂决定主动出击:“张叔,怎么不见妹妹?”

  张方平瞅他一眼,一下子知道他是冲着什么来的。

  小小年纪,想法倒多。

  张方平慢悠悠地一笑,说道:“昨天她舅母把她接去了,每年盛暑她们都会到庄子上消暑,顺道让小辈们聚一聚。那天她没和你们说吗?她出门买书,就是为了路上打发时间用。”

  苏辂呆若木鸡。

  什么?张家小娘子去庄子上避暑了?那他来成都府做什么?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月亮都跑了,他要这近水楼台有什么用!

  苏辂忙问道:“妹妹多久会回来啊?”

  张方平笑道:“不一定,少则十天,多则半月。”

  苏轼和苏辙在旁边听了,觉出点不对来。

  他们本来就挺疑惑苏辂怎么突然要跟着他们来成都府读书,毕竟苏辂这小子平时看到他们在看书都会绕着走,什么时候这么主动过?

  现在听苏辂追问人家张家小娘子的下落,他们总算明白了:这小子哪里是来读书的,这明显是冲着人家小娘子来的!

  好在苏辂还小,男女之事上反倒是没那么多忌讳,小孩子喜欢找同龄人玩很正常。

  两家门第上也相差不远,要是两小孩能处得来,将来说不准也算是一桩佳事。

  苏轼见张方平待苏辂还挺亲厚,便也放下心来。

  苏辂不知道他堂哥想得比他还远,他现在满脑子只有十天半个月十天半个月十天半个月。

  最后他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张方平见苏辂肉眼可见地蔫了下去,笑意更深。

  饭菜还没上桌,张方平便先给苏轼兄弟俩安排起接下来的课程,他儿子张恕也是这个年纪,学习进度差不多,所以他们三个接下来要看的书、要破的题都是一样的。

  张方平的安排很简单:他先列个考试范围,他们三个白天自学,晚上他回来考试,针对考试结果进行讲解。

  苏轼、苏辙没意见,他们过去本来就自学居多,苏洵外出游学后他们连个答疑解惑的人都没有,只能相互探讨,现在有张方平指点他们当然高兴。

  一旁的苏辂却听得眼晕。

  每天看那么多书!

  看完了还要考试!

  这是什么人间地狱?!

  眼看张方平的目光转到自己身上、马上要张口说出关于自己的教学计划,苏辂当机立断地说道:“张叔,我想跟在你身边学点别的!”

  张方平瞅着他,要他说说想学点别的什么。

  苏辂就开始花式吹捧起张方平来,说张方平身为成都府一把手,见识广阔、为人方正,不管处理州务还是待人接物,处处都值得学习,哪怕只学会万分之一,也足以让他受用终身!

  做人,不仅要会读书,还得会说话会做事,才能把学来的学问运用到实际之中,成为一个真正对朝廷、对百姓有用的人!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他还小,书上的学问他看不太懂,让他看看现实的学问就好!

  苏辂小小的脸庞上写满了大大的坚定,一副从今天起就要寸步不离跟在张方平身边接受熏陶的架势。

  反正,他不看书,他死也不看书!

  你们这些该死的知识,离我远一点!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