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送上门来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收他们所有意外收入,要不然对其他人(比如他和他弟)太不公平了。

  都是苏家人,凭什么苏辂的小日子可以过得这么滋润?

  像他,成婚前得看娘,成婚后得看娘子,压根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财务自由!

  苏辂显见是个见色忘兄弟的家伙。

  他屁颠屁颠地跟在张家小娘子身边,不时借助自己极有用处的金手指查查张家小娘子看上的书名是啥意思,一路望文生义地指点江山,仿佛自己真的博览群书。

  苏辂有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他十分自信。

  哪怕只懂点皮毛,他都能有“我就是专家”的自豪。

  要不是很多书张家小娘子都是略读过的,说不准还真被他忽悠瘸了。

  说来也奇怪,要是一般人这么瞎吹肯定让人非常反感,苏辂这么一本正经地挺起小胸脯自信瞎掰,却给人一种十分有趣的感觉,叫人忍不住想听听他还能怎么掰下去。

  吹牛这事儿,也是看脸的吗?

  张家小娘子忍不住悄悄看了苏辂一眼。

  这位苏家小郎君确实长得俊秀可爱,嘴皮子也溜,光是听他说话就觉得开心。

  他现在年纪虽然还小,出色的眉眼却已经能看出未来能偷走多少小娘子的芳心。

  张家小娘子装作没听出他在胡扯,含笑把几本苏辂推荐的书交给随行丫鬟。

  苏辂丝毫没发觉自己装过头了,兴致勃勃地陪张家小娘子挑了一轮书。

  最后他们和苏轼兄弟俩在结账的时候会合了。

  苏轼刚才和苏辙讨论了一下,觉得既然见到了张家小娘子,他们可以顺势去拜访一下张知府。

  张知府可是成都府一把手,等闲人是见不着的。

  他们已经决定好准备这两年就上京赴考,要是能见上张知府一面,好好向张知府讨教一番,岂不是能少走许多弯路?

  别看他们大宋科举不兴什么行卷,其实不管哪个时代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很多事不是真正经历过的根本不可能知晓,想准备也无从准备,有人点拨一下就可以顺利赶超许多无头苍蝇一样瞎忙活的考生。

  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读书习文这么多年,胸中抱负可不小,自然希望能一举及第,早早出人头地、一展身手!

  苏轼结了账,含蓄地向张家小娘子提出送她回家。

  张家小娘子还没回应,苏辂就点头如捣蒜:“对的对的,张家弟弟你还小,自己回去不安全,我们送你回家吧。”

  一个绅士的男人,就该送女孩子回家!

  张家小娘子对苏家三兄弟印象都不差,也听父亲张方平夸起过苏家兄弟俩的聪明机敏。

  父亲上回既然中途应邀带她去苏家赴宴,应该挺看好苏家父子几个的。

  张家小娘子一口应下,把苏家三兄弟领了回家。

  奶嬷嬷从张家小娘子出去后就忧心忡忡,见自家小娘子回来时还带回三个外男,脸色都变了。

  问清楚苏家三兄弟是眉山苏家的人,与自家官人还有点交情,算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奶嬷嬷才稍稍放心,笑着招呼苏家三兄弟入内,说张知府还要一会才下衙,请他们先坐下用些茶点。

  苏轼和苏辙到底还年轻,想到自己不请自来,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耳根道谢。

  张家小娘子命人去煮茶,招待客人十分从容。

  苏辂越发欣赏这位比自己略小一些的小娘子。

  不愧是长在他审美上的小姑娘,瞧这待人接物多有大家之风,一看就知道她将来肯定是能撑起整个家的优秀女人!

  苏辂又多看了张家小娘子一眼。

  真是眼馋。

  屋里慢慢飘起了茶香。

  茶刚煮好,一个长相英朗的中年人就从前衙回来了,正是那日在喜宴上露过脸的张方平。

  见到苏辂三人张方平有些意外,却还是立刻爽朗一笑,边撩袍落座边说道:“前两天才在信中和雷兄聊起贤侄们,说是上回没来得及好好和你们这样的出众后生聊几句,今儿你们就送上门来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