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零五章:书生意气,民心所归_斩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伤财,你有甚可指责的?

  开始之际,市井间有流言,说去帮县尊起房子,工钱没得拿――这样的事情甚为常见,地主豪强,无论长工短工,给他们做事就别想讨好,能吃顿饱饭就不错了。

  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真,被请去干活的,都是愁眉苦脸。

  然而三天下来,所有人都乐开了花,何解?

  原因无它,这三天下来,工地开饭,顿顿都是香喷喷的白大米饭,管饱;还有菜蔬,晚饭还有大片的肉。

  这等待遇闻所未闻。

  泾县隶属江南,虽然乃是富庶之地。但底下层的百姓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不乏穷苦人家。一个月也就能吃上那么几顿肉,还是零碎的肉。而如今来帮陈县令做工,吃得如此之好,简直像是天上掉馅饼。

  让众人乐开怀的不光是饮食好,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工钱天天发!

  这又是一项前所未闻的规矩。

  工钱结算,一般都是能拖则拖,最后能发放清楚,克扣少些就谢天谢地了。陈三郎倒好,不但不克扣丝毫,还每天收工后发放,绝不拖延。

  众人听说,伙食工钱的规矩都是陈县令亲手下令制定的。对此,执行负责人周何之曾进言,说不必如此慷慨。

  这是出于省钱的立场,别小看一顿饭一片肉一文钱,当基数大了,每天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能抠下一点,积沙成塔,就颇为可观。

  杨老先生也劝过。

  然而陈三郎不为所动,亲笔手书:“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笔墨酣畅,悬挂在县衙之上,以为警醒。

  此书传出,与《岳阳楼记》中的论点相照应,在士林文坛上成为美谈。一时间,名声铿然,民望如流。

  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实干验证。传扬出去,许多人都眼巴巴跑来,希望能干上活。又有不少人士来投,要做门客幕僚。

  聚人,便是如此。

  别说什么情投意合,一照面就烧黄纸斩鸡头,结义兄弟。那都是小说家言,演义居多。别人来投,一定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发展前景,有没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有没有容人之量……

  诸多因素集合,就决定你最后能成多大的事。

  当然,每个人都需要有成长的过程,这就是后面的事了。

  ……

  南阳府,一座庭院中。

  午后,日头有点火辣,在树荫下,莫轩意正在翻阅一份情报。情报上所写的,都是关于泾县那边的情景,关于陈三郎的近况。

  看完,他手指在石案上轻轻敲着,喃喃道:“这位状元郎,倒非死读书的书呆子。之前看他的科举文章,笔锋太露,太刚易折,本来以为就是书生意气,不足为患。现在看来,却有点门道。”

  空谈误国,俗话有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因此一向以来,他都不大看得起读书人。然而如今看陈三郎新官上任,做事,一件件,果断利索,很有气魄;而且思路分明,不受左右干扰。

  “只是他哪儿来那么多钱?”

  莫轩意感到疑惑,他可是打听得清楚,陈三郎不过出身寒门,底蕴浅得很,根本没有那么多财力耗费。

  “也罢,明天就去泾县看一看吧。”

  想着,眼皮合下,静坐养气。(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