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大流派的“劝千岁”震惊全场_我的国风百艺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嗓子,还要有韵味,唱腔的技巧性还要高,这也是现在中青年京剧演员的大敌。

  余派的发音,尤其是高音部分,是沿袭了谭派的特点。

  发音的位置与中音区的位置是基本不变的,立而不散,非常明亮。

  这就是难度,由于男演员的生理特性,在中年嗓音的天然的变化,很难在发音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唱到立而不散,很难唱。

  因此;余派的男性传人能坚持唱到中年以后极少。

  谭派也是如此。

  所以当今谭派和余派的名角寥寥无几也不难解释。

  而杨派的高音,则是通过了“声音的向下的后移来完成”。

  一般的嗓音就能达到,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嗓音的要求,这也是学杨者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杨派就像是流行歌曲一样,而像谭派和余派就像是民歌,美声,是需要技巧的,但是流行歌曲,谁都能唱,所以“十生九杨”就应运而生了。

  不过,林桐则是对这些说法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只是想要做好自己,将谭派的艺术再次的发扬光大,为京剧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了。

  但是,不得不说,于智魁老师的唱腔确实很好听,潇洒自如,音色也美。

  对于观众来说,好听,才是最重要的,管你什么流派呢!

  所以,于智魁老师获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出场的是奚派的张国建老师。

  奚派的创始人奚啸伯先生,可以说是京剧界的一大传奇了。

  奚先生既无在科班学艺的经历,又无梨园世家的家庭背景,纯粹是票友出身,一定意义上的自学成才。

  奚啸伯先生的曾经跟两位大师学过戏,一位是著名的京剧红生名家李洪春,当年被京剧界称为红生宗师。

  所谓红生,就是演关羽戏,关老爷是红脸,以前是净行,但是后来就被划入了生行,单列了出来,叫做红生。

  另一位老师则是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先生。

  奚啸伯先生从业余到名列四大须生,一共经历了四次跨越。

  其一,由业余到专业。

  其二,由一般演员到能够和梅兰芳先生配戏的全国知名的优秀演员。

  其三,从搭班到亲自挑班,成为了自带一军的奚老板。

  最后,超越了无数艺术上的竞争者,被戏迷们授予了“四大须生”的桂冠。

  在那个名角如云,已经几乎不给后人留活路的京剧界,奚啸伯先生有如此的成就,绝对堪称一代传奇。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

  “丈八蛇矛惯取咽喉……”

  “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

  “虎牢关前战温侯……”

  “当阳桥前一声吼……”

  “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奚派的唱腔,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奚派的艺术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洞箫之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