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9章 柳暗花明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这个时代的金融产品跟民间借贷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当然这也跟此时的社会还不够富裕有关。不说一千万,就是一百万都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要不,我在想想办法吧。之前有个行长承诺过,两、三百万运作一下还是能贷出来,咱们先别管其他的,能弄点是一点。”罗峰咬了咬牙说道。

  韩文昌长叹一声,实在不行,似乎也只能这样了。不过想要贷到这笔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

  等着闫春明回电话的时候韩文昌也没有闲着,他正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想着其他能够弄些钱的途径。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嘘!”冲着罗峰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韩文昌接起了电话。

  “资金缺口有多少?”韩安邦问了一句。

  “没问,怎么合作?什么章程都没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闫春明摇了摇头道。

  “那给他打个电话,我再问问。”韩安邦想了想,开口说道。

  生产硬盘的要求已经这么高了,研究自然更为困难,他是真的好奇韩文昌怎么能够写出这么一篇论文的。

  “怎么说呢?这篇论文理论方面的功底很扎实,尤其是对于各种材料的解析完成度很高,但是关键性的数据很模糊,我猜想他大概的确是研究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凭借对这些资料的消化跟吸收,得出的一些开创性的结论吧。这个世界总是有些天才的。”韩安邦答道。

  “里程碑的技术革新是在1973年温彻斯特技术的应用,硬盘容量得到提升,但是这项技术同样是IBM应用到小型驱动器上的,再然后就是溅射工艺使用到硬盘技术上,让硬盘容量再次提升,91年IBM就生产出了1G/英寸的存储密度,92年日立公司在实验室实现了2GB/英寸算是领先了一些,但是关键的技术储备依然掌握在IBM手中。”

  “巨磁阻磁头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硬盘存储容量是没错,但是咱们的工业基础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举个例子,据我所知硬盘磁头跟盘片之间的距离,IBM能够做到10万分之一厘米,这个精度标准意味着什么你应该清楚。我们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生产出精度如此高的设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来说硬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尽量减少人工参与,才能保证清洁,这种设备我们暂时还生产不出来。”韩安邦叹息着说道。

  “四千万是到哪一步了?”闫春明皱了皱眉头,问了句。

  “起码是帮助IBM实验室对巨磁阻磁头技术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韩安邦答道。

  挂上电话,闫春明立刻向正在跟他讨论工作的韩安邦汇报道:“韩老,刚刚小韩打电话来说,IBM看上了他的技术,而且IBM实验室的一个主管现在就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