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第八十三时_[美娱]恰逢其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则风险很大的金融衍生品当做一种避险产品卖给他们。如果顺利的话,这些买主能到期拿到本金和利息,规避汇率风险,但是如果事情出了岔子,比如美元利率不如他们预期的那样一直下跌,那么事情就糟糕了。

  在宝洁这个故事里,这些聪明人是信孚银行,他们出卖的产品叫做利率掉期交易,也被称作利率互换。所谓互换就是说交易双方按照一种利率标准定期互换利息,本身是为了规避利率波动或者赚取利差而设计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可是其特性实际上带有一种杠杆化,可以变成高风险的对赌合约。

  宝洁在1993年跟信孚银行签订了本金2亿美元、为期5年的美元计价利率互换合约,主要目的是认为美元利率仍会持续下降,通过利率互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根据双方签订的合约,如果合约期内5年期和30年期的国债利率平稳的情况下,宝洁能收获每周期75个基点的收益,也就是150万美元;可是如果5年期国债利率上升,30年期国债下降,这样利差会随着两者的波动不断增大,宝洁就得反过来支付利差带来的损失给信孚银行,更可怕的是,这个损失是成倍数上升的。从计算上看,这合约实际上就是个空头看涨期权,堵的就是美元利率会继续下跌。

  结果1994年2月美联储上调利率,到4月14日时宝洁公司向市场公开承认他们在金融衍生品上亏损了1.57亿美元,其中有1.02亿美元就是要支付给信孚银行的。尽管后续宝洁和信孚开始了法律诉讼并且最终庭外和解,但是无论如何一家成立百年的实业公司竟然在金融衍生品上赔钱这件事,让不少投资者惊掉了下巴。

  天知道一家主要卖日化用品的实业公司为什么要购买自己的财务部门都看不明白的复杂投资标的?还以为只是签署了一份简单的互换合约?宝洁的股票投资者了解这一点吗?

  《财富》杂志的记者卡罗尔·鲁米斯哀叹说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风险就像是“沼泽中的鳄鱼一样”,即使是公司中的ceo都不能理解它。考虑到索罗斯在4月份的国会质询上承认,市场上的明星对冲基金量子基金都在2月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亏了几个亿美元,那么宝洁这种传统实业公司被投行玩弄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胜域对此不是很惊讶,此前他们在债券上吃瘪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这种看似十分保险的套利策略都大受打击,那么还有谁也会一并受挫呢?

  答案就是那些同样玩弄利差的人。一个让人非常惊讶的事实就是,如果有人仔细研读了去年宝洁公司的财报,那他就会发现宝洁去年前两个季度的表外衍生产品合约高达24个亿,今年这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