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独辟蹊径啊,君侯!_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家种世代耕田。

  这种心绪,士族人大部分不会明白,他们或许会嘲笑为何有人理想为世代耕地而不是报国扬名。

  不过在经历过流民荒灾的百姓眼中,世代耕地就是最脚踏实地的活法,靠着老天而活。

  二八开税就不算多,三七百姓都可以接受,哪怕有人弄到了四六,老百姓咬着牙也会暗地里骂几句,然后无奈接受。

  “种吧,这屯田之政光听着就感觉比之前活泛许多。”

  “立足于百姓便是好事,我先回去告知乡民,诸位告辞。”

  “告辞!”

  “俺也去奔走相告了!”

  这里是清河外的告示之地,许多乡村亭落识字的人都来看新告示,但还不是内政的新政内容,只是相当于一个预警。

  告知接下来大概的内政变化走向,目的是让他们先行做好心里准备。

  别到时候一时半会觉得接受不了心理落差太大。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方才最先开始讨论的人,实际上就是贾诩的麾下暗探,这些年从事流言等事务熟稔,可以精准把握如何在最佳的时机,以何种惊叹的语气说出相应的话。

  如此场合当然也是要先行发言行事,挑动话题,若是有时碰见了无人识字的状况,还要负责给百姓读一下告示所言。

  这只是一个小缩影,几乎围绕清河郡,乃至目前重建结束的大部分冀州都再在这样,调集人心,准备再赶一季的农忙。

  现在还没进入五月份,想要赶种完全来得及,只不过收成的时候会晚一些,错过了应季也会收成少,不过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

  徐臻留了诸葛亮在清河城中,以库中钱粮准备修缮改建衙署以及各处府邸。

  各大部的所有宅院全部要微改重建,还要加上内城街道也要修缮因战被损毁的道理。

  原本清河郡内城的士族宅产,全部封存记录,后面留给官吏居住。

  清河之中到现在还有一个崔琰在居住,其余的当地名士,还有待拜访,不过徐臻应当不是特别需要他们。

  定诸葛亮总揽之后,徐臻留下了赵云、许褚两人极其兵马给诸葛亮而用。

  他和贾诩、典韦去了邺城。

  从界桥过去,不带兵马的话轻装上阵,也就是半日的路程。

  在傍晚时候到达,邺城主城里面已经在开起了盛宴,文武汇聚于此,不知多少功臣欢庆。

  徐臻到的时候还有虎豹骑亲自来接迎,将他迎入了邺城之中偌大的主殿大门之前。

  再进其中广场,沿着大石板路一直向前,走二十几层阶梯往上,阶梯中间一列向上乃是雕纹画虎,凶威赫赫。

  这一座比许都皇宫更为宽敞的衙署,便是当年大将军袁绍的府邸。

  正殿之中更显富丽堂皇,经幢庭柱皆有镶金雕纹,看工艺几乎都是上好的手艺,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徐臻沿着阶梯而上,此时已经铺上了红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