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 吴家书信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个事情,是记载在明末陆世仪的《复社纪略》卷二。而且,刚才刘伟超说错了一点,不是把温育仁给下狱,而是抓了温育仁的家人下狱。至于温育仁,如果崇祯皇帝没记错的话,刚从应天府通盼调任应天府刑部郎中一职。

  看完这份资料之后,崇祯皇帝决定把这两个人都招来看看,反正要是合适,他是不介意越级提拔的。

  等到第二天,崇祯皇帝又用了个八百里加急,去南方传召这两个人。

  随后,他惦记着建虏入侵的事情,便过问了京畿之地的长城防线。

  为了能诱敌深入,他并没有去重建整顿长城防线,只是要求烽火台一定要能用,及时传递消息到京师。为此,崇祯皇帝时不时派人去巡查各地烽火台的情况。

  在他忙碌的期间,京师城中一座吴姓豪门大宅内,主人也在书房看信。

  这封信是他儿子写来的,说着山海关那边的事情。不用说,这人便是吴三桂之父,因为临阵脱逃而丢官去职的原总兵吴襄。

  吴三桂在这个家书中,主要是抱怨钦差解学龙奉旨去山海关核实饷银粮草之事,实在太过墨迹,他怀疑,解学龙是故意拖延。

  要不然,这时间都过去了三个多月了,竟然还没核实完,问就是再看看,再确认,哪有这样的!

  吴三桂还在信中,为了尽快得到要求增加的饷银和粮草,他也想过拉拢解学龙,并且示意可以给回扣。

  可是,那解学龙表面上和和气气,送得礼也都收了,但是就是不给朝廷回奏核实的结果,一直拖着。

  这个解学龙的胃口不知道多大,是不是之前送的礼看不下眼,还是说答应给的回扣不够多?所以故意一直拖着?

  吴三桂在信中就表达了这样的疑问,同时也有些不耐烦,问他爹,是不是让下面的人闹一次兵变,把这个不知道好歹的解学龙给绑了,威胁一次。

  至少从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来看,是有效果的。最多,就是带头闹事的兵头会被砍头而已。

  如今山海关那边,祖大寿已经去了大清那边,没有可以商量的人,只能和在京师的爹商量,让他爹给拿个主意。

  吴襄看完这封信,立刻便担心起来,想了想,马上就给他儿子写回信了。

  在这个信中,他重点强调了几个事情。

  第一,太祖皇帝显灵过的事情,该是真的。最近京师又有风声,说能得皇帝八百里加急召入京师的人,都是太祖皇帝认为是忠臣良将的人。

  吴三桂却没有得到这八百里加急召回,虽然可以说,吴三桂如今是宁远总兵,不能轻易动。但是,也看不到皇帝对吴三桂有什么说法,那么大概率,至少到目前为止,太祖皇帝并没有提及吴三桂是忠臣良将。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是太祖皇帝提点过,那一定会成为当今皇帝的心腹。别的不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