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去韩国?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不看人练剑,但现在就坐在一旁,欣赏着高景练剑,口中赞道:“剑招堂堂正正,却又随心而动,流畅如流水,尽显儒家风范!不错!不错!”

  秦时里很少有什么固定的剑招,真正高深的武学,都是以自身学识理念来催动的。

  所以学问深了,就能根据自身的理念,创造出最适合自己的剑法。

  比如儒家掌门伏念,内心推崇内圣外王,就创出了自己的圣王剑法。

  当然,也可以在厮杀中总结出武学,那就是专门用来杀伐的。

  收招!

  罢剑!

  高景吐了口气,走到荀夫子对面坐下,笑道:“师兄过奖了。”

  荀夫子笑着道:“你的“定”境功夫日渐加深,想来这本书你应该可以往后翻了吧?”

  荀夫子说的是高景放在案上的线装书,一边说还一边随手翻了翻,依然什么都看不到。

  高景犹豫了一下,道:“还是等我入定更深一些吧。”

  毕竟前世的所见所闻太杂了,特别是儒家学问,包含了太多的糟粕,太容易影响心境。

  儒家不像道家,神秘的让人看不透彻,而是传播广泛,没有神秘性,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儒家学问就是烂大街。

  高景不也是如此?要不是这本书标注出“修身正心”法,他也不敢相信儒家修身法就在《大学》里。

  只不过两千多年里,很多读书人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喜好著书立说,标新立异,加入了许多糟粕。

  高景担心自己没办法分辨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一不小心吸收了糟粕,心境就会乱了。

  比如朱熹,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跟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阳的“格除心中恶念,保持心中天理”一个道理,但就因为他喜好乱注释儒家经典,导致他的理论也被满清那些腐儒给胡乱解释了。

  顺便说一句,满清那些腐儒算不上读书人,读书人是不会给人做奴才的!

  ……

  荀夫子放下书,看着高景,道:“水磨功夫的“定”境,就好像沙子做了房屋,浪一冲就塌了,只有历经考验的“定”,才是真的“定”!”

  高景若有所思,想了想,问道:“师兄的意思,是让我外出游历?我才十一岁,是不是太早了?”

  荀夫子没好气的道:“秦国有个叫甘罗的,十二岁就出使赵国,帮秦国得了十几座城池,获封上卿,你怎么能比他差呢?”

  高景嘴角一抽:“师兄的好胜心,未免太强了些。”

  “这是为你好!”

  荀夫子语重心长的道:“七国中若论奢华,以韩国最胜,你若是在韩国的奢华中“定”得住心,那才是真的“定”!”

  高景目光狐疑的看着他:“韩非来信了?”

  荀夫子避而不答,继续道:“定而后能静,接下来韩国会闹得很欢,你去看看,能不能闹中取个“静”。”

  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竹简:“这个拿去练练,算是防身。”

  。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