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五十六章 注定变成话唠_最佳影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投资成功,让马修更加明白,像他这样有资格入场的投资人,着重投资的必然是大众类型的片子。

  这些年,不是没有独立片制作人或者导演拿着项目上门找过他,其中也不乏曾经听过名字的一些文艺片,但他无一例外的全都拒绝了。

  或许这些片子里面会出现不少经典,即便票房不是很好,通过奖项和线下的运作,五六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也能实现盈利。

  但在容易获利的项目面前,时间成本会在他这里无限放大。

  再说了,他对电影的认知并没有发生改变。

  不是没有导演和制作人指责他这种投资人眼里只有利润,没有电影艺术,甚至票房失利后骂观众低俗而不懂欣赏。

  但地球上有几十亿电影观众,为什么大多数人要掏腰包为少部分人的喜好买单?

  毫不客气地说,一小部分电影人,跟支持他们的人自娱自乐就行了,强行站出来让其他观众也买单,比那些烂片导演还令人生厌。

  电影发展到现在,早已变成了众艺术,能让大部分观众理解到电影想表达的思想和艺术的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或许是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电影观众的关系,马修一直都认为,广大观众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电影,但是好电影一定是能被绝大多数观众喜欢的。

  你的作品对观众不友好,观众还要为你的坚持买单,观众必须这么贱吗

  马修的合作对象里面,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由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宿主》早已上映,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惨败。

  制作公司原本想着借用《暮光之城》系列的名头,打造另一个热门青春电影系列。

  当初斯蒂芬妮-梅尔找上马修,雄心勃勃的表示想要改编三部曲,被马修拒绝之后,开路公司高价拿下了《宿主》的版权,还请到了《楚门的世界》的编剧和《时间规划局》的导演安德鲁-尼克尔来当导演。

  只是影片不但没有像《暮光之城》系列那么成功,还失败的有点惨。

  《宿主》的制片成本高达4500万美元,只从北美拿到了2500多万美元的票房,这片子想要像《暮光之城》系列那样赚钱,偏偏又想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充满了文艺范。

  造成的结果就是商业不商业,文艺也不文艺,两头不讨好。

  观众不买账,从票房中可见一斑,就连影评人也不待见这部片子。

  《宿主》的烂番茄指数低到令人发指的百分之九。

  同样都是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改编,《暮光之城》系列和《宿主》的命运截然相反,斯蒂芬妮-梅尔从《宿主》上映开始就渐渐遭到了好莱坞的冷遇,好莱坞众多公司得出一个结论,《暮光之城》系列之所以成功,因为投资人和制片人是马修-霍纳。

  随着时间推移,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