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2章 臣等不了那么久啊_初唐峥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颇有其状,但抚慰人心,诗才盖世,更兼进退有度,远迈霍去病。”

  “纵然千百年后,史书必有其名,史官必赞其才。”

  “而你李德武,若是留名青史,只怕也是恶名。”

  李德武面色铁青,抬手戟指,想骂几句却又说不出口,人家如此赞誉李善,那等于是在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的扇自己的脸啊。

  如此文武兼姿的子嗣,不夸张的说,是任何一个世家门阀都最为期盼的,实实在在的千里驹。

  这样的千里驹,却被自己毫不留情的抛弃……

  如果有朝一日,事情大白于天下,李德武这个名字必然被刻在耻辱柱上,成为有眼无珠的典范。

  看着女婿狼狈而愤怒离去的背影,裴世钜长谈一声,再次陷入思索中。

  时至今日,裴世钜早就后悔了,早知如此,就应该将李德武扫地出门……自己一时心软,或者说当时还没有将李善放在眼中,即使对方得圣人信重。

  并不讳言,裴世钜的确认同去岁圣人李渊的那句话,如此人物,当为世间第一流。

  李渊这句话隐隐指向了当年魏晋时期,以门阀取士的年代,所以当时朝野上下还有些异议,毕竟李善不是陇西李氏子弟。

  李穆的祖父李斌由草原而来,在北魏时期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之后这一支一直定居高平,正是李穆爵封申国公之后,才有这一支是前汉李陵后人的说法。

  因为陇西李氏是尊前汉李广为先祖的,而李陵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正儿八经的嫡长孙……裴世钜在心里估摸着,当时有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李穆及其子嗣准备与陇西李氏连宗的征兆。

  换句话说,如果李浑在前隋没有被几近族诛,以申国公李穆的名望,以及一系列的操作,李德武、李善这两代应该是被视为陇西李氏的,以李善的才能,说不定还能另开一房。

  因为南北相望数百年之久,草原诸部入主中原导致血脉混杂,所以类似的连宗的事情在隋唐两朝屡有发生。

  如今秦王府文学馆的学士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前隋仁寿年间与两位兄长一同考中秀才……牛逼的都没法形容了,隋朝一共才十多个秀才啊,州府刺史都督举荐人去考秀才,一旦落榜自己都要吃刮落的,而兄弟三人一起上榜!

  名气大了,杜正伦就想和大名鼎鼎的京兆杜氏连宗,可惜人家瞧不上他,拒绝他的就是杜淹的父亲,杜如晦的祖父。

  后来这位杜正伦在高宗年间出任中书令,成为宰辅……呃,后世传说这位狠人以疏通水道的名义开凿京兆杜氏的祖地杜固,据说当时川流如血,十日方止。

  从此杜如晦这一支南杜一蹶不振,再也没出过如杜如晦一般名扬天下的俊杰。

  裴世钜心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前朝,或者再往前,世间第一流的评价也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