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章 相术_方外:消失的八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很直观的印象。同一类人往往具备同一种气质或特征,是能一眼看出来的。

  对,是一眼看出来,没有理论只是实践,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最直观的经验,不需要再去思考,直接能得出某种印象式的结论。

  导师刘丰也对丁齐解释过这种现象,道理很简单,是工作过程见的人多了,而且观察与分析得很用心,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这个能力,或者说形成这样的习惯。古人所说的相术,其实是基于这个原理,只是升到某种理论的高度、总结出种种规律,便成了所谓的相学。

  如曾国藩写过一本《冰鉴》,专门讲怎么由相而知人。相学是一套形而的理论,总结出的规律未必是正确的,有的甚至是纯胡扯,但相术的原理却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最高明的相术,不是看了多少本所谓的相学书,而是有这种真正的观察技巧与经验积累,从而达到某种水平,像一个渐悟的过程。

  丁齐对朱山闲的身份很好,正因为好,会用习惯的方式去观察,他不知道江湖爵门弟子通常是什么样的,但哪怕并不认识朱山闲,也一眼能看出其人很可能是位手握实权的领导。

  丁齐不仅在观察人,也在观察环境,客厅的左右墙壁各挂着一副字。东边是一副横卷,写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行楷字体非常漂亮,每个字差不多都是荸荠那么大。卷末的落款题的是“山闲”,应该是这位朱区长亲笔所书。

  当代很多所谓书法家,也是各级书法协会的会员,其实论功底绝大多数都不过古代的一个秀才。因为书法如今已经脱离了实用的写书功能,当代的书法家都是练出来的,而古代的读书人从小每天都要写,开蒙时字写得不好还会被先生打手板,日常用的功夫是不一样的。

  如果真要和古代一个普通的秀才,当代真正的书法家大多胜在作品的意境和气韵。意境源自于阅历与眼界、体验与感悟,而气韵则更体现出在此基础的个人修养。

  丁齐并不是书法家,但他在图书馆工作了这么久,最近的工作是考证各种古籍,虽说不出太多的所以然,可鉴赏的眼光还是有的。朱山闲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不仅很见功底而且相当有气韵,这幅字已经称得是艺术作品了。

  西面的墙挂着一幅立轴,写着一首五言诗:“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丁齐悄悄用手机搜了一下,这是唐代诗人裴迪所作的《送崔九》,与对面那幅《桃花源记》意境呼应。

  这首诗每个字都有菜盘大小,和对面那幅是一样的行楷字体,应该也是朱山闲的亲笔。小字考功力,大字考劲力,能将大字和小字都写得这么漂亮、完全保持了一致的水准,可见这位朱区长的书法造诣相当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