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3章 千里之行_方外:消失的八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洞厅,随即退了出来。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地粪便成堆,不用抬头看,知道洞壁挂满了那种夜间活动的白翼龙。

  这里的黑夜是如此深沉,想必很多动物也是躲在洞『穴』,所以宿营地最好还是选择在一眼能看清楚的地方,以避开未知的危险。还好总能找到这样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幸运。

  夜间宿营的时候,丁齐于定坐也曾与这些山岩下的石窟“沟通”。山洞又不会说话,怎么能与人交流呢?这用语言不太好解释,是一种感觉。

  如说册门入微术,想入门要将手的东西看成是活的。而修炼方外秘法,便讲究与天地共情,哪怕不用“心灵感应”这个词,这也是种心理现象。

  当方外秘法修为到达兴神境,这种感觉更是明显。感受天地的意志,首先要感受周围环境的气息,山洞不会说话,但感觉仿佛却能告诉你什么。

  这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丁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很久之前。如果当年真有五万太平军进入了琴高台,那么也会散落在这个方外世界不同的地方,恐怕到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首要的生存任务是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并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但天然的宿营地哪有那么好找的,成建制的军民可以快速集结,然后根据地势自己建造一些适合临时宿营的地方,如在山坡的岩层下挖出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来。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平原或村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村庄啊,山的人也不知平原在何处。

  今天在高坡看见的田地和村庄,应该是那些太平军残部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在他们来之前,平原应该也是原始丛林吧。

  像四不像这种擅于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其实平原更适合它们生存,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里见到,还不是因为适合开垦与居住的平原都让人类给占据了。丁齐坐在石龛与石壁共情,可能是一种感应也可能是一种猜测,他认为山这些宿营地是前人留下的。

  丁齐正在闭目沉思,又听孟蕙语问道:“一百六十公里,师父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丁齐睁开眼睛答了两个字:“心盘。”

  方外秘法以观身境入门,而观身境的修炼首先从“心册”开始,由“心册”到“心界”,其实借鉴的是丁齐所学的心理学技巧以及风门心盘术入手功夫。身心是一个世界,与身处的世界共情,才能去体会与感应另一个世界,然后寄托心神祭炼手之物,以突破入微境。

  景石相当于一把开门的钥匙,能够感应到方外世界之后,在平常时刻保持这种状态,将景石视做那个世界,这是寄托心神祭炼的过程。只要做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变得简单,拿着景石走进去是了。

  修炼到隐峨境,其实是锻炼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同时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