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1章 谁签的字_方外:消失的八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也抽调了警力进行配合,李青花也是其之一,他们的小组长是孙达。其实这活大家都不太愿意干,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得罪人,而且意味着总要无偿加班。但如今动迁工作变成了『政府』行为,抽调警力配合也无话可说。

  孙达因为年纪较大、对辖区情况较熟悉,所以才成了这个苦差事的小组长。龙关镇一带的动迁工作,总体还较顺利,至少没有出现那种炒得沸沸扬扬的钉子户,那一带也确实需要彻底改造了。

  它的位置已经处于新延伸的市区内,居民也基本都是城市户口,但大部分建筑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修的,基本都已经很老旧,甚至属于危房。水电管系统已经老化,一到下雨天污水四溢,新铺设的煤气、通讯、光纤宽带系统很难规划,只在局部修补已不可能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而且『政府』拆迁的地皮也不可能全用作商业开发,还有不少地皮要用来修筑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如在泾阳江的西岸,过去是个码头,沿江修了很多小楼,向前砌一个可以停船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码头区的功能在几十年前废弃了,但住户还在。

  这些老建筑影响行洪,需要整体拆除。后来江关区将江堤后移,将江岸一带还原成大片的湿地,这些都是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但是改造之后,其他地块的商业开发价值却大幅升,可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拆迁工作差不多进行了一年,李青花回忆当初,所遇到最多困难并不是谁抗拒拆迁,而是联系不到登记的住户。很多人不住在那里,要么搬到了外地,要么外出打工了,假如连老人也接走了,那么逢年过节也不会再回来。

  动迁的消息传开了,很多人倒是主动回来联系了,但有少数人却始终联系不,这时候也需要公安部门的协助。李青花记得很清楚,下关街道派出所负责的龙关镇,有那么一户人家始终联系不。

  那是一栋三层带院子的小楼,显得有些破旧了,主人不在家也没有出租,甚至还被一批外来打工者临时占据,直到拆迁时警方入户调查才把人给撵出去了。这里的登记的住户是魏凡超和魏凡婷兄妹俩,而房屋产权所有者是魏凡婷,这两个人都找不到。

  当时洪福工程公司很着急,派出所这边的组长孙达也很着急,因为找人是警方的协助任务,所以李青花的印象很深刻。整个镇子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差这么一户人家,而面布置的任务规定了期限,这么无限期地拖下去谁都得跟着坐蜡。

  还好事情最终解决了,是洪福工程公司那边找到了人,把拆迁补偿协议给签了。对方选择了一次『性』现金补偿,按照规定可以拿到三百八十九万。『政府』规定的标准其实留了一定的讨价还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