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的改革变化_吟游诗人混迹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易的改革变化

  以前的周易虽然挂着公司的名头,但其实更像是个小作坊。

  一群人聚在一起攒一部戏,然后开始开拍,拍完之后找人做后期,大家就闲下来没事干了,也没有什么工资之类的。

  大家相互之间也只是一种雇佣、合作关系。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遇着合心意的活就去干。

  等周易把剧卖了,拿了钱就再次开始开拍下一部。

  到时候就喊人来攒剧组,能来的就来,有活来不了的,就找人顶替。

  几部剧下来,赚了钱了,成立了周易影视,但这种作坊式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拍《穿爱》、《女人汤》,甚至是《少年王》、《水晶之恋》的时候,都是如此。

  导演都经常换,觉得谁合适就找谁来。

  改变是从周易、姜雪柔两人帮陈硕,争取段誉这个角色开始的。

  那一次,和后续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认识了张继忠,见识了他的手段。

  张继忠,可以说是一个将理想和生意平衡的很好的制作人之一了。

  陈硕认识的制作人不多,张维平、姜志强、张继忠和蒋雪柔,算是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了。

  其中,蒋雪柔自不必说,她是个理想主义者,制作影视剧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张维平是个纯粹的生意人,他将拍电影当做是做买卖,电影是商品,处处考虑的是利益得失。

  姜志强跟蒋雪柔有些类似,他喜欢电影,也喜欢投资那些有内涵、有能力的电影人。

  只是他自己本身不懂创作,更多的是帮助别人实现理想,然后从中获得成就感。

  而张继忠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自己本身有梦想,也有创作能力,更能够理性的将自己的理想和作品看做一门生意。

  他可以为了理想,而生出放弃林智颖选择陈硕的想法。

  他也可以为了让剧卖的更好,而在拍摄阶段召集大量的记者跟组采访,并时不时的召开发布会。

  同时对于创作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见解。

  正是跟他接触的多了,周平和蒋雪柔开始反思自己。

  虽然不一定要全部都跟他学,但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经过反思之后,周平开始进行尝试。

  这第一步就是重新整顿公司,将其正规化。

  影视制作、营销宣传、演出经纪和公司运营分开来,各管一摊。

  影视制作不用说,主题就是制作部,还是以前的老班底,只是现在跟一些主干人员签订了正式的合同。

  有福利,也有义务。

  演出经纪和公司运营也没什么特殊的,一个管理演员艺人,一个管理公司运行。

  这些只是将本该早就整顿的地方,彻底规整一下罢了。

  最大的改变就在于营销宣传。

  这也是周平尝试改变的第二步。

  以前周易都是本着专心创作、专心拍戏,然后凭着质量、口碑卖剧的理念。

  那时候,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