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 剑走偏锋_重生之风云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怨的渊薮。从义务宣传员的口中,赵建军和高飞的所作所为一点点被拔丝抽茧,全部晾晒到阳光之下!

  不只是大市场项目,还有农民学徒工计划,还有大学生村官计划,渐渐地,一个锐意改革进取的县委书记形象凸显出来,黄玉英成为义务宣传员们口中女菩萨一样的存在!

  一个领导干部如此宣传绝对不是正道,会引起很多严重后遗症。可是黄玉英的情况不一样,美女书记已经成为淮阳省高层想要撇开的目标,再低调也就没有意义。

  相反,在黄玉英离开之前,为她造势,借助大市场项目和诸多政策的正面宣传,顺理成章推举出一个改革者的领导干部形象,无疑有益无害。

  如果说黄玉英此时是市委书记,邓华绝对不会这么干,那不是在帮书记姐姐,那是一个坑!华夏官场历来倡导做官先做人,倡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按照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为官者只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甘愿过平淡生活,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才能克服贪图享乐、追求金钱、盲目攀比等错误思想,才能始终保持知足心理、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好官。

  邓公子此次恰恰剑走偏锋,先行一步为美女书记营造一种绝好的舆论氛围,有了媒体的推介,一个英明神武的县委书记形象将会呈现在民众面前,最主要呈现在组织部门面前。

  明星干部不为上下所喜,只是偶一为之,却是破解当前困局的最佳办法。尤其是还有“民意、民望、民心”的旗帜,更是把宣扬推介古城县大市场项目作为焦点,想必如此做效果将会出乎意料的好!

  一如邓华所料,不到中午,已经有十几名反应迅速的记者,前往乡下采访,他们乘坐的,是“凑巧”来县城办事的四轮子、马车、毛驴车,还有牛车。有些记者当天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古城县的山很大,路也难走。

  大多数记者没有进过山,绝对没有感受过山区老百姓的困窘,很多地方甚至有电源没有人家点得起电灯。尽管国家政策倾斜,山里一度电还是达到吓人的两块钱。

  而此时古城县县城的民用电,不过两毛三一度,巨大的电路损耗,巨额的线路成本,让农民根本无福享受现代化工业带来的诸多便利。

  农业用电是一个很特别的称呼,如果说电力资源是纯粹公益性质,似乎不应该让农民承受太多额外成本。如果是商业行为,农民更没有必要为商家的店铺铺设买单,偏偏此时的华夏就有这么荒诞的电力销售模式!

  “得益于”高昂的电价,这里磨米还是石磨,晚上还是在用煤油灯照明,有的干脆就是借用堂屋火坑的亮光。山里人睡得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光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非是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山里的孩子最苦,他们只能在学校写完作业,等跋山涉水回到家里,天色已晚,想学习都不可能。城里孩子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村里的,更不要说其他学习资源,城乡差距在这里赤裸裸展现在人们面前!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