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0章 大兴土木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便能得咸国之效能富强国力经世济民吧。”

  “耕作之法古之根本,此前各国均大同小异,即便创立新法,各国推而广之,差之不过分毫,缘何十多年来会比你咸国差了这么多。”

  “此事非是三言两语所能说透,不过本侯可以告诉兄,各国所效之法不过我之皮毛,却未得本侯之精髓,焉能有我之大成,如此兄可满意?”

  “这么说,你咸国耕作新法,从一开始便不被外人所知。”

  “非也,起初之新法,正如各国所见,与我咸国本部半分差别,正真的风水岭是本侯南征返回之后,最近几年尤甚。”

  听到此处,公良修倍感沮丧,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各国诸侯效法咸国新式耕作法到头来缺什么也没学到,叫他如何能接受。

  “也罢,我再问你,前番你曾应我前去看炮,何时兑现诺言?”

  “随时可以。不过眼下正忙,待了结了穆尼与卫使臣之事,再去观炮也不迟。若无他事,本侯就此告辞了。”

  “嗯,请吧……”

  百里燕看得出公良修内心是何等失落,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手把手交出来的徒弟,竟会连皮毛也没学到。

  咸国农业起初仍以改良育苗和种植方法为主,近些年教育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分化出专职于农业的植物研究。

  种子的改良和积肥共同促进了亩产增加,同时稻草灰、磷酸盐、火山泥、人畜积肥生产的天然复合肥料的集中使用,改良了贫瘠土地。

  除江东、岁当、东原、北海四郡之外,正如公良修所言,其余七郡亩产一石的田亩几乎绝迹,起步就是两石,亩产三四石几乎是普遍现象,乌坪作为黑土地,亩产七石还不是最高的,这几年的最高纪录达到了九石,既是土地肥沃的功劳,也是育种选种的结果。

  乌坪及其以南的土地,今后不仅作为粮食的重镇,还将肩负培育农作物良种的职责。

  种子的好坏,既是肥力催出来的,同时也是一代代培育出的结果。古时中国春秋战国,一亩薄产水稻的产量不过一百多斤,好的两百多斤,到清末,只有极少数的好田才产四五百斤,多数的田亩产量不过才两三百斤甚至更少。

  之间跨越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才将种子的潜力提曾了一倍,而建国后至今杂交水道亩产理论破吨,短短六七十年间翻了四倍不止,可见有计划的体系研究,科学培育,才是加速农业增产的有效手段,依靠传统单纯的选育种子提曾潜力,所需的时间何其之漫长。

  有鉴于此,百里燕早在六年前开始着手农业体系化培育,并从中原各地优先收集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种子,进行培育选取数个优良品种繁育高产种子。同时选派技术人员前往各地搜寻野生种子,为日后开立杂培育奠定基础。

  归根到底,各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