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2章 积变(3)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

  “可魏某就不明白了,此事该找大王才是,为何独找魏某,魏某只是个小小的先锋,粮草辎重之事找魏某也无济于事呀。况且说,咸国北海郡百万民众,连今年的冬粮都尚无着落,御客此事来请粮,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魏将军此言差矣,咸国缺粮不假,但有两样东西应该并不缺。”

  “何物?”

  “蔗糖和丝绸。”

  “蔗糖和丝绸?御客要蔗糖和丝绸做什么?”

  “并非我御客所需,是卫国需蔗糖和丝绸,才愿接济我御客粮草,不得已来咸国接济蔗糖和丝绸。”

  百里燕对此事心里发怵,咸国确实是蔗糖和丝绸的出产大国,此外还有长孙国。其实歧国、燕国、梁国、晋国北地气候炎热都能种甘蔗,也能养蚕,但这三国蔗糖咸口,有些苦,因此不太受欢迎,但却适合入药,是穷人的滋补法宝。

  而丝绸和其他中低等的丝织物,咸国的丝织品是中原一等一的面料,价格位列产丝国第一第二。而长孙国丝绸和罗虽然产量比咸国大,但质量奇差,各国称之为水丝绸。

  歧国、燕国的丝绸质地绵软,但不经穿。梁国的丝绸质地厚实,与咸国丝绸品质齐名,产量一般,由于用料将就,织工技艺考究,价格要比咸国的高,当然品质也要略好一些。

  至于晋国,绸缎出产较少,主要是以绢布和罗为主,而罗的质地仅仅比长孙国略好,因此不具有很强竞争力,这就导致咸国的丝织品的在中原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咸国早年立国的中重要依仗。

  正是有了糖、盐、丝绸,以及肥沃的土地,保障了咸国国力。

  但问题是,咸国第一大榨糖大户是东原郡的轩亭,轩亭侯的老家,这是他的产业啊,轩亭侯几乎就是靠着垄断了东原郡几乎全部蔗糖和丝绸起家,否则专卖盐的咸王能和这位糖王结亲?

  此外咸国排得上号的丝织品产地,广信和鼎炀是大户,其次是江东郡,广信公自不用了说,而刚刚得罪了鼎炀侯,这个时候又要他出血,哪里可能。

  现在还要让一毛不拔的轩亭侯免费送白糖,这不是逼着他去跳楼吗。找上百里燕,明摆着是要他这个女婿去倒逼自己的两位丈人,这大司马姜严的事情还没了结,又要让他去逼丈人割肉,这种事情哪里能干的出来。

  “尉迟先生,卫国就一定非要咸国的蔗糖和丝绸?长孙国、歧国、燕国的就不行?”

  “长孙国不愿接济,故而只能前来找魏将军帮忙。”

  百里燕一听火了,毫不客气说道

  “不愿接济!那我咸国就是好欺负的,这算什么道理。中原列国,咸国半壁沦丧,其他诸侯见死不救,长孙国不过才丢了两郡而已,连粮食都不接济,我咸国上下度日如年,谁来接济我们。”

  御客化缘也不是每次都顺利,今年尤甚。

  东海、中原地区除了晋国,梁国,几乎所有大国本土直接卷入黑巾之乱。无暇顾及南境金雪狄进犯,因此御客化缘的主要重点放在了西海五国,其中卫国是大头。

  由于卫国近年战乱较少,周边又都是小国,远离中原腹地,但人口较多,市场大,财力还算可以,所以中原的许多奢侈品都流向了卫国。

  。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