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1章 变法始发(2)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查岗去了。”

  “让他过来见我。”

  “诺!”

  少年子转身即去,百里燕看了眼院中,隐隐还有些灯火,想是春柔、春芳还未睡下。

  少时片刻,少年子蒋杰带着二人而来,见是百里燕,蒋杰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蒋杰见过将军。”

  “免礼蒋校郎。”

  “谢将军。”

  蒋杰今年十五,是众多少年子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此外还有诸多少年子,百里燕将他们编为护兵驻守二女小院,一来让他们免于战火,有足够的成长时间,二来蒋杰等人年纪虽小,各方面要比时下同龄少年子脑子更好使,是百里燕逐一挑选筛出来的苗子。

  时下急缺缺的是人才,战争的频繁性将大量青年投入战场,等不及得到成长便过早夭亡。

  知识资源的匮乏,同样也导致聪明人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和启迪,让这些人埋没于茫茫人海,百里燕将他们选拔出来,集中在一起便是给他们时间成长。

  时下军职编制较为混乱,除了正规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仕长、都统等军职外,还有“校郎”、“校军郎”等杂编。

  这些杂编同样没有薪俸,也没有实权,是军制体系混乱造成的结果。有时军中没有合适军职安排人员,只能临时以其他名义提出一个名头,时间一长,便成了惯例和定制,军制的混乱起初令百里燕棘手了一阵。

  有功有脑子的升不上去,只能继续充当大头兵在前冲杀,结果导致大量老卒只能战死。

  倘若有合理的晋升和后备役制度,底层将士中大量涌现的人才可以补充进入中上层,多余的则可列位后备役退出一线拼杀,冲入役兵任职或者出任参谋性质的军职。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一个高效而富有活力的军队领导体制,即便整建制被打残,只要军官层和军士长健全,也可在短时内迅速恢复战力。

  由于当下尚没有出现类似于商鞅变法后的早期军衔制,都尉以下的中下层军官多半是没有俸禄的,只有军功犒赏这么一说,而当兵的目的就是吃饭,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文官也同样,没有九品制,官位高低看俸禄。虽然有心建议变法推新军衔制,但新法的背后依然是国力的支撑和贵族利益,没有足够的国力,再好的新法也会成为羁绊。

  尤其是当下,过多的封官许愿倘若不能兑现,其恶劣影响对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同样的,倘若能有足够的国力,推行军功能力晋升制度不光能凝聚自己内部,对他国同样具有极大的冲击。

  试想连伍长都能靠俸禄养活大半个家,当兵的能不卖命杀敌,敌方军士和中下层武官又会如何做想,届时招贤纳士能者不拒的招贤令发遍中原,又何愁天下能人异士不为自己所用。

  蒋杰等人是百里燕征战中精挑细选的少年子,年纪虽小,却不乏头脑。驻守王眷村,空闲时杨盾会来教他们读书认字,传授一些机括营造方面的常识,以开拓他们的眼界。

  再过两年,百里燕打算开设讲武堂,集中选拔优秀将官和潜力战卒,讲授兵法和格物术。

  所谓“格物”,既科学,最早见于孔子儒家学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同样也是早期注重科学进步的思想家。格物学大量收录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匠术之大成,但秦一统中国后,格物学并未传于后世。

  据信是因格物术记载有大量不能被当时所认知的自然技术,被秦始皇列入了传播邪说方士一类,而毁于焚书坑儒之中。

  因而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在秦朝后期受到极大打击,对整个中国在技术进程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黑巾军之所以能席卷中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时人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轻易的一个化学现象,竟也能被解读为上天的神意,最终导致军队哗变。

  推广格物学和一定基础教育必要性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的根本和社会稳定是教育,没有教育再多的人口只能从事低下的生产,而将官能否具备统军的能力,往往看兵法运用如何,实则兵法熟练的背后,是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认知,这些同样也能通过传授格物常识增进人的认知视野,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

  请收藏:https://m.biquge5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